不同的人生态度。贾宝玉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情感上的满足,他不愿意为了世俗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理想。而甄宝玉则更注重现实的利益和家族的责任,他愿意为了家族的荣誉而牺牲自己的个性和喜好。这两种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贾宝玉和甄宝玉的结局差异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和人生的无奈,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的思考。 四、甄宝玉的人物原型1.与曹家的关联甄宝玉所在的甄家与曹雪芹家族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从家族背景、接驾经历到抄家情况,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家族背景方面,甄家是金陵的富贵世家,甄应嘉身为金陵省体仁院总裁,家族声名显赫,富而好礼,是令人敬仰的簪缨大族。曹雪芹家族同样如此,曹家自曹玺开始,三代四人担任江宁织造这一要职,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与器重。江宁织造表面上是负责为宫廷采办织物,但实际上还承担着为皇帝搜集江南地区情报的重要任务,地位特殊且尊贵。曹家在江南地区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家族生活奢华,与甄家的富贵程度不相上下。接驾经历也是两者的一大相似点。《红楼梦》中曾多次提及甄家接驾之事,如赵嬷嬷说“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而历史上,曹家也有四次接驾康熙南巡的经历。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四次都住在曹家,这对于曹家来说,既是无上的荣耀,也是沉重的负担。为了接待皇帝,曹家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导致家族经济逐渐陷入困境。甄家的接驾经历想必也给家族带来了类似的影响,这为后来家族的衰败埋下了伏笔。抄家情况更是两者相似的关键之处。甄家因种种原因被皇帝抄家治罪,家族的繁华瞬间化为泡影,往日的荣耀如同过眼云烟般消散。曹雪芹家族同样未能逃脱抄家的命运。雍正皇帝即位后,曹家因经济亏空等问题被革职抄家,家族从此一蹶不振。抄家不仅让家族失去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还使得家族成员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甄宝玉和曹雪芹都亲身经历了家族从兴盛到衰败的巨大转变,这种人生的落差对他们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甄宝玉与曹雪芹家族在家族背景、接驾经历和抄家情况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非偶然。这些相似点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现实,也为《红楼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内涵。通过对甄家故事的描写,曹雪芹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自己对家族兴衰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2.曹雪芹的映射探讨甄宝玉是否为曹雪芹在小说中的自我映射,需结合曹雪芹的人生经历和《红楼梦》的创作意图来分析。曹雪芹出身于江宁织造世家,家族在康熙朝盛极一时,后在雍正朝因政治斗争等原因被抄家,家道中落。这种从富贵到落魄的巨大转变,让曹雪芹深刻体会到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甄宝玉同样经历了家族的兴衰,从富贵公子沦为落魄之人,这种相似的人生轨迹使甄宝玉有可能是曹雪芹的一种映射。从思想层面看,曹雪芹在经历家族变故后,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有了深刻认识。他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封建家族的腐朽和人性的复杂。甄宝玉在经历抄家变故后,思想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他从一个厌恶仕途经济、尊崇女儿的少年,逐渐变得成熟稳重,开始追求功名,试图复兴家族。这与曹雪芹在经历生活磨难后,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相契合。在创作意图上,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以小说为载体,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批判。甄宝玉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贵族子弟的命运起伏,以及他们在面对家族兴衰时的无奈和挣扎。曹雪芹或许通过甄宝玉这个角色,表达自己在困境中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家族复兴的渴望。然而,甄宝玉与曹雪芹也存在不同之处。曹雪芹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他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社会观察。而甄宝玉则走上了仕途经济之路,成为封建制度的维护者。这表明甄宝玉只是曹雪芹部分思想和经历的映射,并非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甄宝玉在一定程度上是曹雪芹在小说中的自我映射。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转变反映了曹雪芹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但曹雪芹通过塑造甄宝玉这个角色,展现了更为复杂和多元的人性与社会现实,使《红楼梦》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五、甄宝玉的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