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茶叶出口成功
第八十章 茶叶出口成功
欧盟认证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飞到了欧洲经销商的桌上。?5/2.m+i¨a*n?h?u^a+t^a+n_g·.\c¨o-m/
德国老牌茶商赫尔曼公司的采购总监查理,带着翻译专程飞到青山镇。他站在观景台上,看着晨雾中的万亩茶园,里捏着刚摘下的茶芽,连连用生硬的中文说:"不可思议,这就是我要的"东方云雾"。"
查理的到来让茶厂上下都绷紧了弦。陈晨连夜带着技术团队核对出口标准,江忆白则协调物流,把恒温集装箱的参数调试到最佳。陆忘忧注意到查理总在偷偷观察炒茶师傅的手——那是双布满裂口却稳如磐石的手,在铁锅里翻出的每一道弧线,都让查理的眼睛发亮。
"陆女士,"查理在试喝了今年的春茶后开口,"我们想做一款"雾隐青"限定礼盒,需要你们提供每一片茶叶的采摘视频,还有炒茶师傅的手模照片。欧洲的消费者喜欢"人的温度"。"
这个要求让陈晨犯了难:"手模照片?师傅们的手都太粗糙了......"
陆忘忧却笑了:"粗糙才是故事。·s*h\u!y^o·u¨k¨a\n~.~c`o?m^"她亲自给王师傅拍了组照片——布满老茧的手捧着新芽,背景是晨雾中的茶山。照片洗出来后,查理立刻拍板:"就用这个做礼盒封面,标题就叫"百年云雾,一握春秋"。"
首批出口的500箱茶叶在德国引起了轰动。不同于欧洲市场常见的调味茶,"雾隐青"的纯粹山野气息让品茶师们惊艳。一家权威美食杂志评价:"这杯茶里有南方的晨雾,有手艺人的呼吸,还有土地最本真的味道。"
订单像雪片般飞来,陈晨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国语言的合同。他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拿着翻译软件,给茶农们念海外客户的评价:"法国的客人说,喝着茶好像能闻到雨后森林的味道!""美国的咖啡馆老板问,能不能定制茶味马卡龙?"
茶厂的生产线开足了马力,但陆忘忧坚持不扩招临时工——每一片出口的茶叶,都必须经过老茶农的手挑选。为此,她在车间里装了直播镜头,让海外客户能实时看到茶叶从采摘到包装的全过程。′?<我={-的]D?书2¢城¢¨ -已¨!发=?布¥?a最?新+?÷章<3~节?_有次法国客户连线时,正好看到王师傅对着灯光挑拣茶梗,一坐就是两小时,当即追加了三倍订单。
"陆总,欧洲那边想做茶旅线路,"陈晨拿着平板电脑凑过来,"他们想让游客跟着船运集装箱,从上海港一路看到我们的茶山。"
这个想法让陆忘忧眼前一亮。她和江忆白商量后,推出了"茶香之旅"高端定制线路——游客可以在汉堡港登上货轮,透过集装箱的监控屏幕看茶叶在海上的旅程,抵达上海后再转乘高铁到青山镇。
第一期茶旅团来了12位欧洲客人,其中一位叫索菲亚的老太太,捧着刚开箱的茶叶哭了:"我父亲二战时在杭州喝过类似的茶,这味道让我想起了他。"陆忘忧当即决定,在茶厂设立"茶香记忆"博物馆,收集世界各地与茶相关的老物件和故事。
然而,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新问题。意大利经销商反映,有批茶叶在运输途中受潮,香气打了折扣。陆忘忧立刻停掉了所有海运订单,带着江忆白和陈晨飞到上海港,钻进闷热的集装箱里排查。最后发现是温控系统在跨赤道时出现波动,导致冷凝水生成。
"必须用航天级的温控芯片。"江忆白当场联系了合作的科技公司,"成本会增加30%,但品质不能妥协。"
陈晨有些犹豫:"陆总,我们刚盈利......"
"盈利是为了长久,不是为了一时。"陆忘忧看着港口往来的货轮,"雾隐青要做百年品牌,就得像老茶树一样,根扎得深,才不怕风浪。"
新的温控系统安装后,陆忘忧做了个更大胆的决定:在德国建立海外仓,用中欧班列运输,虽然成本更高,但能保证茶叶在15天内抵达欧洲,新鲜度远超海运。这个决定让经销商们赞不绝口,赫尔曼公司的查理甚至在签约时说:"陆女士,你比我们欧洲人更懂怎么守护一杯茶的灵魂。"
转眼到了冬天,青山镇下了第一场雪。陆忘忧站在茶厂的玻璃幕墙前,看着远处的茶山披上银装。车间里,王师傅正在教几个欧洲学徒炒茶,学徒们戴着防烫手套,笨拙地模仿着翻炒的手势,引来阵阵笑声。
"陆总,欧洲那边的圣诞订单又来了,"陈晨抱着电脑跑进来,"还有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