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匠们,更是被催逼到了生理与心理的极限。
他们正以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全力赶制着最新式的火炮、火铳,以及堆积如山的配套弹药。
倭国。
这个曾经被太祖皇帝朱元璋,因其国小民贫、不值得兴师动众征伐,而轻蔑地列为“不征之国”的蕞尔小邦。
此刻,却在天幕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跃成为了大明帝国倾尽国力、即将给予雷霆万钧一击的头号战略目标!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因天幕的出现,而发生了微妙却又剧烈的偏转。
……
另一个大明历史时空,永乐年间。
乾清宫暖阁。
汉王朱高煦在御前慨然立下军令状。
每一个字都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充满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
永乐大帝朱棣的目光锐利如鹰隼,深邃似星海,未曾有片刻的迟疑与犹豫。
他当即下令。
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召!
心腹重臣,三宝太监郑和,火速觐见!
郑和刚刚结束了他第六次下西洋的漫长而艰辛的航程。
远洋的风霜尚未从他黝黑的脸庞和眉宇间完全褪尽,便己脚步匆匆地踏入了戒备森严的皇城。
“郑和。”
朱棣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山岳般的沉稳,以及浸入骨髓的帝王威严。
“你,即刻点齐人马,再备出航!”
这道旨意,清晰无比,不容任何辩驳与质疑。
如同九天之上降下的惊雷,在郑和的耳边轰然炸响。
郑和身躯微微一震,旋即垂首肃立,心领神会。\卡_卡/暁~税/徃? ?首~发,
他知道,陛下接下来所言,必是关乎国运的惊天密令。
他静静等待着,那更深层次的谕令。
朱棣的眼神变得无比深邃,仿佛能够洞穿层层时空迷雾,望向那遥远而未知的未来。
他语气平静,却字字千钧,重如泰山。
“但,这一次,航向变了。”
“不再是单纯为了宣扬我大明国威。”
“亦非为了赏赐那些番邦小国,彰显天朝上国的无边恩典。”
他微微停顿了片刻,每一个字都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与决断。
“向西!”
“一路向西!”
“给朕,找到那无尽海洋的尽头!”
“给朕,找到天幕之上所提及的,那个什么英吉利、法兰西、日斯巴尼亚,以及所有类似的,潜藏在西方迷雾中的所谓强国!”
帝王的命令,如同雷霆万钧之势,轰然落下。
每一个字,都狠狠震动着郑和的心神。
“他们的国土地理,山川形势,给朕一寸一寸地摸清楚!”
“他们的民俗风情,社会结构,给朕仔仔细细地探明白!”
“他们的战船形制,武器装备,给朕里里外外地细查透!”
“他们的兵力虚实,强弱优劣,给朕点点滴滴地掌握牢!”
“他们的政体国策,君权民情,给朕方方面面地了解清!”
“他们的技艺高低,工农业发展水平,给朕彻彻底底地洞悉穿!”
朱棣的声音,在此刻陡然拔高了几分。
那双洞察世事的锐利眼眸之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急切,以及一种对未知力量的深沉渴望。
“尤其是,他们赖以称霸海洋的犀利火器!他们引以为傲的巨舰制造之术!”
一张略显粗糙的图纸,被朱棣无比郑重地递到了郑和的面前。
那是宫中技艺最高超的画师,依据天幕中那惊鸿一瞥、一闪而过的模糊影像,耗费了无数心血与精力,才勉强临摹而成的。
图纸上的线条略显粗疏,许多关键的细节之处,更是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然而,就是这样一张看似简陋的图纸,却承载着整个大明帝国未来的希望与转机。
“不惜一切代价!”朱棣一字一顿,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给朕,将这些关乎国运的情报,悉数带回!”
“若能夺取他们最先进船舰的实物,或得到他们详细的建造图录,甚至是设法招揽到彼邦那些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朱棣眼中闪过一道锐利无比的光芒,带着帝王特有的果决与霸气。
“朕,许你便宜行事之权!事成之后,朕必不吝封赏,重重有赏!”
郑和的双手,在接过那份轻飘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