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历史时空,洪武年间。_狐?恋`闻/血, *已/发′布`最\辛~蟑!结~
应天府。
朱元璋那道“倾全国之力,备战灭倭!”的铁血诏令,如同一道九天惊雷,骤然在大明帝国的心脏炸响!
这道诏令,不仅震动了刚刚从靖难余波中喘息过来的朝野,更预示着一场席卷东亚的血色风暴即将来临。
锦衣卫缇骑如鹰隼般凌厉,东厂番役似饿狼般凶猛。
他们在一夜之间,遍布京城内外,铁蹄踏遍沿海各省。
所有曾经与倭国商人、僧侣、浪人有过蛛丝马迹接触的人,无论官绅巨富,还是贩夫走卒,都被“客客气气”地请入诏狱,配合调查。
无人敢说半个“不”字。
也无人能拒绝。
一时间,整个大明沿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但这种高压带来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显著。
关于倭国岛屿的山川地貌、风土民情、兵力部署的虚实、港口要塞的坚固程度,乃至其国内各大名之间的龌龊与矛盾……
所有情报,事无巨细,都如同无数条涓涓细流,正源源不断地,火速汇聚到朱元璋的御前。
在洪武大帝面前的巨大沙盘之上,那原本模糊的倭国轮廓,此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点一点变得清晰,变得立体。
户部尚书被朱元璋紧急召至御前。
他躬着身子,头颅低垂,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小心翼翼地聆听圣训。
得到的命令,只有一个。
简单,粗暴,不容任何置疑。
“国库里所有的银子,所有能动的钱粮,都给咱立刻调拨出来!”朱元璋的声音,不带一丝温度,如同西伯利亚刮来的寒流。
每一个字,都冻得户部尚书心头发颤。
“全部给咱用到造船!练兵!打造火器!筹备粮草!所有与备战灭倭相关的事宜上去!”
“咱要多少,你就给咱调拨多少!”
“谁敢在这上面克扣一分一毫,拖延一时半刻,咱亲自剥了他的皮,点天灯!”
户部尚书的冷汗,瞬间浸透了数层朝服。
他连声称是,哆嗦着嘴唇,连头都不敢再抬一下,仓惶领命而去。
兵部尚书紧随其后,被朱元璋当面勒令。
语气之严厉,近乎咆哮,震得整个大殿都在嗡鸣。
“即刻!马上!从沿海各卫所,给咱抽调最精锐、最熟悉水性的兵士,给咱往死里扩编水师!”
“从内陆各处军府,给咱调集所有能征善战之兵,火速填补沿海卫所因抽调产生的兵力空缺!”
“三个月!咱只给你三个月时间!”
“三个月之内,咱要看到一支初具规模,能拉出去就打硬仗、打胜仗的无敌水师!”
工部尚书得到的命令,则更为严厉,严厉到近乎不讲任何道理。
“给咱造!”
朱元璋一掌重重拍在御案之上!
案上的笔墨纸砚,被震得齐齐跳了起来,散落一地。
“日夜不停地给咱造船!”
“给咱造最大、最坚固、最能载兵远航、最能抗击风浪、最能装载巨炮的无敌战船!”
“船型就照着天幕上那些红毛番的样式,给咱日夜琢磨!给咱仿造!给咱超越!”
“若是造不出来,或是胆敢偷工减料,贻误战机,尔等休怪咱心狠手辣,全都给咱提头来见!”
朱元璋甚至亲自在皇宫之中,下令搭建起一座巨大的沙盘。!看_书^屋~ \已¢发/布+醉_新?章-結.
他每日处理完政务,便一头扎进沙盘室。
对着那些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依旧显得粗陋不堪的倭国地图,以及郑和早年下西洋时带回的部分珍贵海图,日夜不眠不休地研究。
他要找出进攻倭国的最佳登陆地点。
他要规划出最迅捷、最高效的行军路线。
他要推演出最稳妥、最致命的作战方略。
整个庞大无匹的大明帝国,在洪武皇帝那钢铁般坚不可摧的铁血意志强力推动之下,骤然转变形态。
它变成了一台冰冷而高效,只为战争而服务的庞大杀戮机器!
沿海各地的船坞之中,灯火彻夜不熄,亮如白昼。
锤打声、号子声、锯木声、金属碰撞声……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曲激昂的战争序曲,不绝于耳。
无数工匠赤膊上阵,挥汗如雨,不分昼夜地赶工。
神机营与兵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