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精彩小说网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 第84章 贾化

第84章 贾化

抛诸脑后。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不公,更是对社会秩序的严重破坏。

贾化的这些变化,与当时的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权力和利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官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和地位,往往不得不依附于权贵,参与到各种利益交换中。贾化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他深知,如果不迎合权贵,不遵循官场的潜规则,自己将难以立足。

贾化在应天知府时期的表现,充分暴露了他在权力和利益面前的堕落。他从一个曾经有抱负的书生,逐渐变成了一个为了个人私利不择手段的官员。“葫芦案”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污点,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三、贾化的人物特点

1.贪欲野心

贾化对功名和财富的贪欲贯穿其一生,且野心随着境遇的变化逐步膨胀。

从穷书生时期,贾化就展现出对功名的极度渴望。他虽身处困境,寄身葫芦庙卖文为生,但所作“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将自己比作待价而沽的美玉宝钗,急切盼望能遇到赏识自己的人,从而飞黄腾达。这种对功名的向往,驱使他在得到甄士隐资助后,毅然进京赶考,试图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考中进士补授应天府知府后,贾化的贪欲开始显露。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处理政务时,不再以百姓的利益为重,而是将敛财作为首要目标。对于那些敢于反抗他的百姓,他采取严厉的镇压手段,毫不留情。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对财富的贪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牺牲百姓的利益。

被革职后,贾化并未放弃对功名的追求。他游历山水、做私塾老师,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时刻关注着官场的动态,等待着再次出山的机会。当有机会复职时,他毫不犹豫地抓住,并且在复职后变得更加贪婪和野心勃勃。

“葫芦案”是贾化贪欲和野心膨胀的典型例证。当他得知薛蟠为抢夺英莲打死冯渊一案涉及薛家这一权贵家族时,他的内心在正义与私利之间挣扎。但最终,对权力和财富的贪欲让他选择了徇私枉法。他不顾冯渊的冤屈和英莲的悲惨遭遇,胡乱判断此案,只为不得罪薛家,保住自己的官职和地位。他的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法律和道德,也暴露了他为了个人私利不择手段的丑恶嘴脸。

贾化的贪欲和野心不断膨胀,从最初对功名的单纯渴望,到后来为了财富和权力不惜践踏法律和正义。他的一生,是被贪欲和野心驱使的一生,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2.精心狠心

贾化做事向来精心谋划,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然而在处理事情时却又狠心决绝,毫不留情,对待甄士隐和“葫芦案”中的受害者便是典型例证。

当初贾化穷困潦倒,暂居葫芦庙时,为了能在甄家蹭吃蹭喝并获得资助,他精心谋划与甄士隐的交往。他放下文人的清高,违心地称赞甄士隐高雅不凡,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口才赢得了甄士隐的赏识。当得知三年一度的会试即将开始,他更是处心积虑地思考如何向甄士隐开口借盘缠而不失体面。最终,他通过吟诗联句,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困境,成功地让甄士隐主动提出资助他进京赶考。此后,他便踏上仕途,一路平步青云。然而,当甄士隐家遭遇变故,家破人亡后,贾化却对这位曾经的恩人不闻不问,没有给予丝毫的帮助和关怀。他的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他的狠心决绝,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抛弃曾经的恩情。

在“葫芦案”中,贾化的精心狠心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当他接到薛蟠为抢夺英莲打死冯渊的案件时,他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先与门子巧妙周旋,套取各种信息。他仔细聆听门子讲述案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势力的关联,心中迅速权衡利弊。他深知此案若秉公办理,必然会得罪薛家这一有权有势的家族,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官职可能又会不保;但若是徇私枉法,又违背了自己曾经的为官之道。在经过一番精心的谋划后,他最终选择了明哲保身,不惜徇私枉法。他胡乱判断了此案,将薛蟠的罪行轻轻带过,只说薛蟠已经暴病身亡,让薛家赔了冯家一些银子了事。他全然不顾冯渊的冤屈和英莲的悲惨遭遇,将法律和正义抛诸脑后。这种精心谋划后的狠心决绝,让他成为了封建社会官场黑暗的典型代表。

贾化的精心狠心,使他在官场中能够暂时立足,但也让他失去了人性中最基本的善良和正义。他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3.媚上与欺下

贾化在官场中媚上欺下的行为表现得十分明显,这也成为他在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