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笑了一下,便也收住了。
今日来村子里,是想看看百姓的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更何况,纸上写的不一定是真的,还是需要实地看看。
杨福恩跟着予怀转悠,吸引了不少端着饭碗在门口蹲着的人的视线。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在自家土房子的院子里晒太阳,手里还挑着豆子。
予怀拉着杨福恩上前去敲门:“大娘,我们兄妹是来村里看看有什么手工帕子收的,走久了,想讨口水喝,方便进来不?”
老太太也是个热心的,一听这话,朝屋子里喊了一声,一个穿着朴素的妇人出来,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上的水,连忙说道:“稍等哈,我来开门,我家老太太腿脚不好,你们别介意。”
“没事没事,是我们打扰了。”予怀连忙解释。
说着,妇人上前把细长木棍做的围栏打开,让予怀和杨福恩进来。
“你们等等,随便坐,我进去给你们倒水!”妇人是个热情的,手脚也麻利,走起来风风火火的。
“多谢!”予怀拱手道谢,杨福恩也开口说了句谢谢。
老太太看予怀是个高壮的汉子,好奇的问道:“小伙子,你成亲了吗?”
予怀一愣,随即又笑着说道:“成亲了,我家媳妇怀孕了,所以才带着我妹子出来收东西呢。”
杨福恩本来在偷笑,听见予怀提到自己,连忙说道:“我家嫂子身子重,不方便,我跟着我哥,看有什么可帮忙的,哈哈哈!”
老太太一听,有些可惜,但听着说两人是来收东西的,又问道:“你们是收什么的?刚刚听你们在门外喊什么帕子?”
予怀现在不太想跟这个老太太搭话,杨福恩就主动承担起了回答问题:“是这样的老太太,我和我家哥哥走东的小商贩,有个摊子,专门买些帕子,香囊什么的,这不是一个人绣根本来不及卖,所以想着在这周边收一收绣品,也给大家添点进项。”
这是予怀和杨福恩商量好的借口。
老太太一听,浑浊的眼睛发亮:“我家有,这村子里的女人基本也都会刺绣,你都收吗?”
杨福恩面对这样希冀的眼神没有拒绝,迟钝的点点头:“嗯,我们都收的。”
予怀站在一旁看着,心想这个老太太也不算讨人厌,虽然一开始就想给他介绍媳妇,但是说起绣品,一下子就想到了村子里的人,没有自己独占。
老太太一听,高兴惨了,又开始大声喊着自己那进去倒水的儿媳妇:“英子,英子,快,你去找找你公爹回来!有好事!”
那妇人,也就是英子,端着两碗满当当水,小心翼翼的走出来:“娘,您等会儿,我给两位客人送水。”
老太太高兴:“行,你慢着点,腰不好,一碗一碗的端不行吗?”虽然语气有些冲,但是听得出来,老太太这是关心自己的儿媳妇。
英子老早就知道自己这个婆婆就是个嘴硬心软的,所以一直都是乐呵呵的:“知道啦~”
杨福恩上前接过英子手里的水,先递给予怀,自己再拿了一碗。
男女大防十分严苛,女子和外男说几句话都会被编排。
英子擦了擦手,又连忙跑了出去,完成自己婆婆刚刚交代要去叫公爹的事情。
老太太热情招呼:“你们喝,不要介意,随便坐,我老头子是坨子村的村长,叫周康,你们要收绣品,有他在,做得顺利些。”
杨福恩跟着予怀坐在了矮板凳上,这凳子矮矮的,就是几根木头凑起来,一看就是自己做的。
老太太是个健谈的,予怀不着痕迹的说起村子里的生活,看起来不错,刚刚走过一户人家,小孩子蹲在门口吃饭,碗里还有鸡蛋羹。
老太太却叹息连连:“这日子是比祖辈们好点,但是也就吃个半饱罢了,孩子都是金贵的,你说的那个孩子是进村东边第三家的孩子吧?他们家门口还有一棵小矮树。”
予怀回想了一下,确实是那一家,所以店头说道:“是啊。”
老太太长叹一口气,手里捡豆子的动作都停了下来:“唉~那家是个苦命的,是周大家的,家里的长辈死的早,没个帮衬,四年前周大出去找活干,得罪了人,被活活打死,只留下一个性子软的媳妇和一岁的儿子狗蛋。”
“今天是狗蛋生辰,所以她娘才给他做了份鸡蛋羹吧,鸡蛋羹是个稀奇的,孩子嘛,爱炫耀,跑到门口去吃,就是为了显摆。”
“说起来,周大家的就是个刺绣的好手,家里这么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