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精彩小说网 > 西湘散异 > 第29章 生活中的祝由影子

第29章 生活中的祝由影子

这个“金钩李胡子”,善于治疗痈痛。

有一次,当地一位妇女患了乳痈,找到了他。如果动手术,势必要用手触摸到妇女的乳房。虽然说医者眼里没有男女之分,但同为乡邻,还是有些不方便,风言风语传出去也不好听。

怎么办呢?在病人和家属的注视下,没奈何,“金钩李胡子”拿出自己真正的本事,念了一番咒语,将该妇女的乳痈转移到屋里的一根中柱上,便在中柱上动手术,结果,中柱上脓血直流,而妇女却毫无感觉。不久就将乳痈割了下来,而妇女的伤痛也很快就好了。

历史的撰写往往与考古发掘有着一致性或者不一致性。譬如,西湘古井出土的秦简和口口相传的秦朝历史;或者西游师徒的墓地在后世被发掘等等。

陈俊大一的时候,一位教授古代汉语的老师推论过,纯正的秦音可能藏于江南湖广一带。因为在嬴政一统之后,秦音便传遍了全国,那应该是最早的普通话。但二世以后,北方及沿海地区多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盘踞南方多年的赵佗,保住了为数不多的秦语风韵。

同样的道理,在始皇帝焚书坑儒之前,先秦方士的一些或医或其他的手段应当在秦境内是广泛存在的。隋唐之后,收集的估计是焚书之后的少数孤本,毕竟,太过神异的“祝由”对统一秩序的维护是有着不稳定因素的。哪怕是唐,咒禁生的数量也只有仅仅十人。

到了现代,咒禁或者祝由之法大多藏于道士群体,也是源于道教兴起之初,就全面承继了先秦方式的术法。譬如张道陵,教民信奉黄老之道,经常用符咒为乡民治病,有很多病患饮用符水后即愈,张道陵的名声传播得很广,跟着他学道的人很多,道家诸子,为其最盛。葛洪在《抱朴子》里也讲了很多符箓禁咒,在道教医家之中,至今也有以祝由、符水治病者,其法术咒语不近人情,不可理解,但又有功效。不过现今的道士,是否能达到古籍典册记载的水平,就不为人知了。

段成式说,川蜀地区有个叫费鸡师的异人,眼睛是红色的,没有瞳仁,据说是本濮人,长庆初年见到他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有时候他替人解除灾祸,一定会在庭院中摆设祭坛,然后找一只鸡来祭祀。同时还到江边捡取鸡蛋大小的卵石,让染上疾病祸患的人握在手里,然后费鸡师踏步吐气大叫呵斥,鸡转着圈圈死掉了,石头也四分五裂,这时候,患者就痊愈了。

段成式说的这个故事,我们在前面借用的朋友们的描绘,比这几句话要生动的多。

赵海涛先生写的《祝由科的邪门邪术》,报告他对祝由科的亲身所见与体验,文笔虽不免有些传奇性,却不失其真实性。赵海涛先生这样写的: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江苏常州礼嘉桥。礼嘉桥是个仅有百余家铺面的小镇,濒运河支流北岸。每隔半年,准有一位光头,穿长袍布鞋的祝由科郎中出现。每次来就住在我们家隔壁的一小客栈里。清早起身,先在院子里焚香烧纸,膜拜天地,然后再开始街边摆地摊。

摆好地摊,他将一条长板凳竖起来,三脚悬空,一脚着地。口中念念有词,嘴停手松,长板凳并不倒下。随手在街边捡起一块大石头,轻轻的往板凳顶端一放,而石头与板凳竟四平八稳的,那石头是块不规则的黄石,足有二十来斤。

等到有人围拢过来,他就从小箱里拿出一张画了符的黄裱纸,吐把口沫,往店铺的门板上一贴(通常是已歇业店铺的门板),在黄裱纸中央钉一枚小洋钉。然后右手端起满满的一杯水,左手拿起一个直径约有一尺的小竹筛子,伸到面前,让观众过目以后,往杯口上一覆,嘴里念念有词,再迅速地将杯子与竹筛同时翻转过来,提起筛子边沿上的三根小绳子,扭在一起,往小洋钉上一挂,杯里的水,竟一滴都不漏出来。

摆出这两套架式,这位祝由郎中就坐在一张小破书桌后面,悠游自得地摇着折扇,大吹法螺。破书桌上面,摆着几本不知名的药书和几叠黄裱纸。每本书都是破旧不堪,字迹模糊难辨。

如有人身上长瘤、长疱、长疮,不论部位在哪一处,他从不叫患者揭开衣服来详细检视。只是以手指在患部大约估量一下尺寸,然后用黄裱纸剪一人形,吐把口沫,往门板上一贴。用毛笔在纸人上之相同部位画一圆圈,取银针一枚,轻轻插进那圆圈里,只听得患者大喊一声“哎哟”,血水与黄浓立刻自患部流了出来。这时,他趁机拿一副膏药卖给患者,让患者自行贴上,没几天就好了。

镇上有家豆腐店小孩子,约有七、八岁,面黄饥瘦,腹胀如鼓。找了很多医生看,服了不少的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