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说:《黄帝内经》有十八卷,《黄帝外经》有三十七卷。
但到今天,传世的只有内经,外经谁也没见过。
于是,对外经的内容就有着种种猜测。有人说,这是古人故意留下给后人的谜团,或许有,或许无。但按古人记史的习惯,应当是有的,哪怕是为尊者讳。
按照传统阴阳五行的说法,《黄帝内经》既然是讲内科,那么《黄帝外经》肯定是讲外科,只不过,这是用西方的医学体系架构来诠释传统医学,常常为人所不齿。
而按古代医官职务设置所推测的结论,大多数人是认可外经的存在,因为按照乾隆年间《历代职官表》的表述,在西周至唐初,官方的医疗机构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但到了唐代,太医署设了四科,分别是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前面三科还好理解,后面这个咒禁却难以明了。
按字面的理解,咒禁咒禁,想来应该是咒语和禁止的结合。西湘之间,先生也好,道士也好,梯玛也好,或者巫,或者各种能请神的大师,他们所展示的应该都是咒与禁的结合。
相对大家都熟知的“禁”应用。见于《西游记》“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一章,黄眉老怪与孙悟空斗法时见到大圣手掌中的“禁”字,果然着了道,一直跟到了西山坡下的农田里,结果被弥勒佛祖顺利降服。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将符咒、禳解之法作了专门的篇章进行讲述,大唐太医署的科室设置估计也是源于孙先生的影响力。因为尽管隋朝旧例就设置了咒禁博士一职,但咒禁师、咒禁工、咒禁生等职却是在旧例上的丰富和完善。
按照唐内典卷记载,咒禁师和咒禁工是咒禁博士的助手,负责教导咒生。特别是咒禁生的设定,说明至少在有唐一代,官方是允许平民学习咒禁一术的。
网络上讲了关于大唐奇人费鸡师的妙术,写的生动,这里拿来凑一凑字数,并向原作者致敬。原文是这样的:
“长安人段成式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搜集那些稀奇古怪的事。长庆年间,有一次,他去四川游玩。当地的友人知道他的癖好,就带领他去偷偷地观看费鸡师用祝由术治病。
段成式和朋友穿上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又各自拿了一把香点着,持在手里,装扮成病人家属的模样。由当地的老婆婆引导着来到费鸡师治病的竹楼旁,远远地围观,还被禁止出声。
段成式到的时候,竹楼周围已经静坐着二三十个乡民了。大家互望一眼,默不作声。过了一会,竹楼门吱呀一声打开,出来了几个人,友人冲着其中一个精瘦的驼背老者努了努嘴,示意段成式,那人就是费鸡师。
仪式十分简单,费鸡师让那个面黄肌瘦的病妇面朝太阳站立,左手拎着一只精神抖擞的大公鸡,右手握着一块刚从山溪里捞上来的鹅卵石。病妇哆哆嗦嗦站立不稳,旁边两个家属搀扶着她。
费鸡师用嘶哑的声音严厉禁止家属触碰病人裸露的肌肤,只准隔着衣物搀扶!
略微等待一会,好像是合适的时辰到来了,费鸡师一声低喝,开始施术。
段成式激动地嗓子眼都干燥的难受,他赶忙使劲地吞了几口口水,生怕咳嗽出声!场中费鸡师绕着病人转了一圈,嘴里咕咕囔囔,不知道说些什么。突然,他大喝一声,提高了音量,比手画脚,对着病人像是大声咒骂起来!
围观的众人猛吃了一惊,纷纷伸直了脖子,瞪圆了眼睛,竖起耳朵仔细聆听起来!段成式可听不懂费鸡师那些当地的土语,他焦急地偷瞄两旁百姓的面色,只见他们脸上一会紧张、一会愤慨,表情变幻不已!
正当大家紧张不已的时候,费鸡师的咒骂声突然停了下来。只见他飞快地取出了一把干草,沾了沾旁边的清水,朝着病人当头洒去;一边洒,一边还凝神注意病人的反应。
可是一阵水珠乱溅过后,病人一点特别的反应都没有,还是一如既往地颤抖着。
费鸡师似乎一下子被激怒了!他大喝一声,飞快地取出一张黄纸来,开始运笔如飞,用朱砂写了一张符。紧接着,费鸡师仰头对天,半唱半叹,忽而面向四方,苦苦哀求,脸色仿佛很痛苦。
就在人们都感到很迷茫的时候,费鸡师突然手臂一挥,把符纸拍到了病人的背心!
接下来的一刻,段成式只惊得忘乎所以!因为他所坐的位置正好在病人的正后方,所以他看得清清楚楚。费鸡师把符纸猛地拍到病人后背上,那张符纸竟然一下子就不见了!段成式惊讶地不由自主站起了身!
友人吓坏了,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