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精彩小说网 > 西湘散异 > 第17章 由吃所想到的一些事情

第17章 由吃所想到的一些事情

当是没有现代这种淬火的钢铁的。即便是现代,要剖杀一条数十斤的大鱼,刀子不锋利,力度不到位,也很难剖开鱼的躯体。

煮之不死,则更容易了。一米八长的鱼,怎么也要放进超过它长度的锅里煮才行吧?早些年,国人为了争创所谓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定做了一个直径达四米的包铜工艺锅,做成以后,光重量就达到了三吨,倘若把这个东西放在《山海经》编纂的时代,估计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样一来,如果是把横公鱼的鱼头埋进日常的锅里,但它的身子和尾巴会露在外面,如果放鱼尾巴这头下锅吧,它的脑袋和身子又会搁在外面,要是直接把鱼身搁在锅上,鱼头鱼尾也会摇摆起来,自然也就是“煮之不死”了。

看到眼里却弄不进嘴里,这肯定是一件不愉快的事,何况,将这么大的横公鱼弄上岸,都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说不定在捕获它的时候还有人被它弄伤过。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宗在吃的方面还是想尽了办法,针对这么大一块肉食,又不是鸡肋,自然会有着自己独到的处理方式,最大的可能就是费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肢解掉了一条横公鱼,然后在熬制它的时候丢了几颗乌梅进去,结果发现这样熬制的鱼肉和鱼汤特别鲜美,自然就值得记下来并大书特书了,并作为一道秘方传承下来。

就像网络上讲的,在熬制羊肉的时候,如果我们如果丢一根松木棒进去,熬制出来的味道可以香飘百里。包括现在人们在各地游玩的时候,总是会想办法寻找街头巷尾的小店,因为相对富丽堂皇的餐厅宴堂,大家更相信这些小店里有着“乌梅炖横公鱼”一类的秘方或者私藏。

娃娃鱼也自然逃不脱吃货的视野。《山海经》里说“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鲚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那个时候,人们倒底是采用怎样的烹饪方法来炮制娃娃鱼的,我们无从得知,包括书上提到的“食之无痴疾”,我们也无法考证。

倒是现在,国人研究了清蒸和红烧的不同做法,但受到推崇的,好像还是借鉴川味火锅的做法更加入味。

网络上是这样说的,鱼杀好以后,对半剖开,然后把鱼肉切成薄薄的细片,用生抽腌制一下放盘里备用,有条件的,还可以将腌制的鱼片冷藏个几分钟。然后用著名的桥头牌火锅底料煲上一锅麻辣汤,开吃的时候,把鱼片丢进去就着麻辣汤锅涮一下,便是极美的享受。

若是嫌川渝火锅的底料味道太浓,也可以自己在食用油烧热以后,将切成小块颗粒状姜粒、小节的稍带辣味干红辣椒、大蒜、花椒、稍微炸出香味以后,在锅中倒入烧好的开水慢慢熬制,如果觉得味道又稍微淡了些的话,还可以洒上的花椒粉之类的调料,有得小半个时辰,一锅自制的麻辣汤料便可以上座。

至于先前剔除肉之后剩下的骨头,放进油锅里煎炸一下,骨头呈金黄色后捞出来,用瓦罐盛好,装满水,放上少许的盐,然后用文火慢熬,有得个把时辰,揭开瓦罐的盖子,乳白的汤汁传出的香味让人闻之即醉。

不过,对娃娃鱼而言,我们除了吃,还把它融入到了文化之中,这倒可能是大家未曾预料的。有人考证过诗人们笔下反复出现的“鱼龙”,如“鱼龙潜跃水成文”、“风卷鱼龙暗楚关”、“万里鱼龙伏”,确定这个“鱼龙”就是被称为鲵的娃娃鱼,孰真孰假,不可得之。

西湘一带的县志说,在与长安岭遥遥相望的毛坡岩,半坡上有一处岩缝,从这岩缝里浸出的水形成了几处岩孔,岩孔里的水很冷,而且长年不干。在山坡上劳作的乡人口渴的时候经常在这里取水饮用。后来,有人还曾在这些岩孔的水发现过三十多条寸把长的娃娃鱼。于是大家便纷纷猜测这岩缝的背后应该是空的,岩孔里的水估计是来自里面的暗河,而这些娃娃鱼也很可能是从山里面的暗河游出来的。

还有人说住在洛塔里的一位乡民,某天去自己家田看秧苗的时候,发现紧邻着自己的某个乡邻的田,里面的水忽然干涸了,自己家的田也有着连带的影响,于是绕着自己的田转了一圈,也没看出个所以然。

等到第二天早上,他抗着锄头再去看时,两丘田的水又满满的,这让他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连着乡邻家的田一并仔细的溜达了一圈。在两丘田共用的田埂内坎发现有一个半尺宽的小洞,水流时涌时停。于是,他便用锄头勾了几锄泥巴,筑成了一个小小的水坝,然后想办法把坝里的水戽干,顺着小洞把田埂挖开,挖到米把深的时候,一锄便勾出了一条娃娃鱼。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