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在会稽。”
郭瑗之又问:“你是越人,怎么会到吴国来?”
李三郎就说:“末将家贫,只能入伍,是上官让末将到阖闾城担任工师。”
工师也就是主管营建、督造、建工的官员,属于文官。
“你一个文官怎么会当武将?”
李三郎笑的比苦瓜还苦,说:
“阖闾的税收有限,很多官员都是身兼数职,臣不仅是工师和将军,另外还担任诸卿。”
诸卿是国君近臣,负责君王的出行,执掌君王的车马调度,差不多等同于少府。
郭瑗之打趣着说:“这么说是你是令尹一手提拔起来的喽?”
“是也不是。”
“这话怎么说?”郭瑗之问。
李三郎就说:“令尹再到江东之前,臣就已经负责卫戍王城,不过那个时候王城还不是王城,也就是一个楚王的行宫,臣麾下也就只有几十人。”
“后来令尹当政,给臣补充到了二百人,又让末将担任了诸卿,但得到提拔的又不止臣一个,基本上阖闾的官员都得到了提拔,有些还长了俸禄,只有臣和少数几个人,升了官,依旧是拿原来工师的俸禄。”
“不瞒太后说,臣这么久了也就只跟令尹见过三四次,说的话加起来也不到十句。”
郭瑗之心中暗喜,这李三郎虽然没有说项声的坏话,但言辞之中对项声可是颇为不满。
“李将军,朕现在有一个光宗耀祖的机会,要给你,看你想不想要了?”
郭瑗之说要给李三郎一个光宗耀祖的机会。
李三郎也是聪明人,马上就问:“不知道太后给的机会是什么?”
郭瑗之就说:“当然是为我效命。”
“为您效命?”
李三郎怔了怔,随即觉得可笑。
谁不知道郭氏这个太后就是个摆设,给她效命自己能有什么好处?
“太后,臣觉得现在就挺好的。”
李三郎婉拒了郭瑗之。
郭瑗之冷笑一声说:“挺好的?你一个小小的工师,俸不过三石,麾下就两百人,还能有什么前途?”
李三郎说:
“臣就是再没有前途,也好过跟着太后丢了性命。”
“这话是什么意思?”郭瑗之问。
李三郎说道:“太后和令尹的恩怨,谁都知道,您要我给您效命,肯定是想对付令尹,臣说的不错吧。”
郭瑗之大方的承认了此事:“不错。”
李三郎说:“跟令尹做对,死路一条,臣还年轻,还不想死,太后还是找别人吧。”
说完,李三郎拱了拱手,转身要走。
郭瑗之从榻上坐起来,说:
“你要是听从我的指挥,事成之后我让你做柱国。”
你他妈就是让我当楚王,我也不干啊!
李三郎笑笑说:“太后,臣就是帮你也斗不过令尹,实不相瞒,臣手下这二百人,至少得有2\/3都是令尹的亲信,这些人臣根本指挥不动。”
郭瑗之就说:“我只要你那1\/3的人就足够了。”
李三郎才又不信这些鬼话,凭几十人能对付的了项声?
项声要是这么好收拾,项安项成早给他灭了。
郭瑗之看李三郎说什么都不答应自己,就从榻上起来,绕到她身前,手指不怀好意的在他胸前的护心镜上划过。
“臣还有事,就不陪你玩儿了。”
李三郎着急走,他能预感到,要是再也不走肯定要出事。
郭瑗之从后面说:“站住!你要是不帮我的话,我就告诉项声,说你调戏我!”
李三郎心里很慌,嘴上却说:
“臣只是一个小官,太后说臣想调戏您,这种话谁会相信呢?”
郭瑗之说:“是吗?我看不见得吧,不信你回头看看。”
李三郎一回头就傻眼了。
郭瑗之这女人居然把自己的外衣脱了,她拔下了自己的发簪,把头发弄得凌乱,说:
“你说我现在要是叫一声,会怎么样?”
李三郎慌了。
这外面有不少人都是项声的,要是让这些人看见郭太后这个样子,他就完了!
郭瑗之看李三郎慌了,就知道自己得逞了,轻笑着说:
“我劝你还是认清形势,老老实实帮我,不然死路一条。”
李三郎急了,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