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夫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绿珠有如此大本事,知县也不敢轻举妄动。
他真怕,怕一个搞不好,小命丢在绿珠手里。
碍于贾润有个当太子妃的堂妹,只说已上表朝廷,请朝廷派人前来捉妖。
然而,从秋等到冬,又从冬等到春,贾润和贾夫人也没见朝廷有什么动静。
他们不知道,知县压根就没写奏折。
原来知县暗中调查了,才知太子妃虽然也姓贾,但和贾润一支并不是一个贾家,贾润说的堂兄妹,都是唬人的。
所以,就对贾润的告绿珠的案子没那么上心了。
贾润为了得到贾歆的财产,卯足了劲要把绿珠捉了。
他到处找寻捉妖道士,却没找到真正能捉妖的,倒遇到了不少骗子,银子被骗了不少,但贾润还是不肯收手。
人,一旦有了执念,真的很可怕。
咸宁元年(公元275年),都城洛阳发生了大瘟疫,死了好几万人。
皇帝改元咸宁,大赦天下。
有一个道士从牢里被放了出来。
这个道士姓于,非常有本事。
于道士一出牢门,就被贾润接到家中。
贾润给于道士准备了热热的洗澡水、新做的衣裳,丰盛的饭菜。
可于道士,既不洗澡也不换衣服,更不吃饭,只问他什么事。
为了让于道士相信自己,贾润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说整个双凤镇的老百姓都被妖女绿珠害苦了。
于道士听了点头,这些年,他在牢中,免不了一些山精鬼怪出来作乱。
当贾润把他领到祝娘子家时,于道士就觉得不对。
这漂亮的小院子,不但没有一丝妖气,反而一派祥瑞。
隔着矮院墙,于道士看见一个六七岁的小丫头在纺线。
虽然隔得远,但他一眼就发现小丫头不一般。
周身仙气缭绕,绝非凡人。
贾润满怀希望,却不料于道士转身就走。
贾润紧赶慢赶,气喘吁吁,直追了二里地才把于道士追上。
“您怎么什么也不说就走了呀?”贾润擦着额头的汗珠问于道士。
于道士沉着脸问贾润:“那小丫头就是你所说的妖女?”
“是啊。”贾润说,“她可害得我四弟倾家荡产!”
说着,巴拉巴拉地把绿珠让贾夫人遣散仆人分分田地的事说了。
于道士点点头,说:“她是令弟一家的贵人。”
“贵人?”贾润莫名其妙,“有这号贵人?”
“以前是,但现在不是了。”
“什么意思?”贾润不明白。
于道士没有再往下说,转身就走。
“哎呀,您别走呀!”贾润还是紧追不放。
可是,他只看着于道士离着他几步远,就是追不上。
直到了晚上,来到一座山上,见于道士进了一座破庙。
贾润不免有些害怕,大呼:“于神仙,您不帮我,还把我带到这地方,也太不厚道了呀。”
却听于道士说:“那孩子,将来是要飞升做神仙的,你不可再说她是妖女,也不要再打扰她,回去吧。”
一阵风吹过,贾润睁开眼,发现在自家堂屋。
按理,经过这事,贾润该收手了,可他还是不甘心,还是整天念念叨叨一定要捉了妖女绿珠。
他家有个吃闲饭出馊主意的,叫岩崎。
岩崎见主人为绿珠的事郁闷,出主意道:“老爷,道士不肯做的事,邪师肯定愿意做,只要银子到位。”
邪师?
贾润的眼睛瞪了起来。
双凤山上,有个蜈蚣法师,是个可怕的邪师,据说专门靠吞噬别人的仙根修炼的,听说本事了得。
可贾润却从来不敢招惹。
因为想要拜会蜈蚣法师,就必须必须献祭。
说白了,谁想请蜈蚣法师出山,用银子是请不动的,得用一个亲人。
贾润瞪着岩崎:“你他娘的吃了剩饭想点子,光会出馊主意!”
岩崎谄笑:“老爷,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庶母,请不动邪师。”
“你的意思是?”
“就是祠堂的那位,整日光吃饭不做事,留着也没用。”岩崎谄笑。
贾润有个庶母,是他爹活着的时候的侍妾,生了一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