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乡台高三尺三,方圆九尺,距离奈何桥不算远。′5-4¨k`a_n^s\h,u,.\c¨o/m·】
【这是站在远处看望乡台的感觉,感觉很低很小,一点也不起眼,第一眼感觉就像个小石台子。】
【你拾阶而上。】
【一步迈上第一阶台阶,瞬时,天低一尺,地阔一丈。】
【再迈一步,星月低垂,牧野西合。】
【第三步踏上。】
【你便看到此时的望乡台巍峨浩瀚,天高距你不过数尺,触手可及。】
【三步登上望乡台。】
【你仿佛首接从阴司迈进了人间。】
【动念之间,身影便仿佛穿梭亿万里虚空来到了父母身边。】
【知道为什么那么悠久的时间过去了我还建议你来望乡台吗?你应该也疑惑过对方既然连酆都都毁灭了,连鬼器都清洗了一遍,怎么可能还会留下什么生死簿判官笔的碎片吧?】
【在你踏上望乡台的时候,獬豸的声音突然再次在你脑海里响起。】
【为什么?】
【你确实有这些疑问,就顺着獬豸的话问道。】
【因为这就是望乡台的特殊之处,它既存在于阴间也存在于阳间,同时它又即不存在于阴间也不存在于阳间,用你们那科学一点的解释就是它拥有的是一种同时存在又同时不存在的特性,你懂这是什么意思吗?】
【什么意思?】
【你确实是真不懂了,什么叫同时存在又同时不存在呢?这玩意儿难不成还像薛定谔的猫一样?不打开盒子就谁也无法确定它到底存不存在?】
【意思就是望乡台是一个概念,它并不是由实体建造的,它是由三界众生的愿力演化而成的,众生认为它存在,它才存在,而当酆都毁灭,众生愿力没了归处,它就也不存在了,所以,你懂了罢?】
【獬豸的声音在你脑海里悠悠道来。·欣?完/本·鉮-占? ,免+沸,悦_渎.】
【你的意思是说,酆都被毁灭之后,就没人能在酆都城里再找的到望乡台了?】
【你恍然理解了獬豸的意思,虽然对概念级的望乡台形成的成因还是不甚明了,但对它的出现和逝去,你有了一些理解,差不多的意思就是酆都存在的时候众生愿力会往酆都城汇聚,愿力都认为望乡台存在,所以望乡台就存在着,等到酆都城毁灭了,众生的愿力不再向酆都汇聚,望乡台就消失了,差不多大概獬豸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吧,这是你的理解。】
【是这个意思,所以你也就能理解生死簿判官笔的碎片为什么会被留在望乡台了吧?】
【确实理解了。】
【你闻言点头。】
【所以就不要再怀疑我是在骗你了,生死簿和判官笔一定有碎片留存在望乡台里,只要你用心找,就一定能找到的。】
【獬豸对你说道。】
【好,我用心找。】
【你答应獬豸,环顾望乡台。】
【此时的望乡台极为广袤,浩瀚无数里,几乎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完全不是你在望乡台下时看到的那么矮小,它巍峨浩瀚绵延无尽,有山峦起伏河流密布,与真实的世界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只唯一的区别就是它像是融汇了阴阳两界,它既有巍峨的泰山耸立,也有蜿蜒的忘川流淌,就像真实的融合了阴阳两个世界。+零+点¢墈·书+ `追`嶵_芯~蟑/节/】
【你催动你的生死簿,用心感应着哪里会有对你生死簿的回应。】
【你生死簿的感应范围大概跟你的诡域差不多,方圆百里。】
【基本就是你的诡域铺展开以后笼罩的范围。】
【按说这样的范围感应之下,应该很快就能有所收获。】
【但问题在于此时的望乡台实在太大了。】
【完全可以用浩瀚无垠来形容。】
【方圆百里,你就算是首接当飞机雷达一样扫过去,需要的也不止是几天几个月能完成的,很显然你没有这样的时间,因为酆都城现在大概己经进入了毁灭倒计时,短则今天,就算长也很可能超不过三五天。】
【这样的时间是完全不足以支持你一点点地毯式搜索的。】
【你决定先重点关照几个区域,比如泰山,比如忘川…】
【泰山离你最近,你先飞临到了泰山上空。】
【催动着生死簿感应着。】
【但你一路过去盘旋许久,感觉生死簿毫无动静,没有丝毫的回应。】
【你便越过泰山赶往忘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