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难的百姓一路颠沛流离,早己又饿又冷,若无人施以援手,他们断然熬不过这个严冬,极可能全部冻毙于荒野之中!
左宗棠于心不忍,毕竟这些同胞与自己同根同源,因此他决定暂缓进军豫省的步伐,转而率军南下,前往江淮地区迎接这些难民。~比?奇*中′蚊·徃` ¢最_薪`璋¨节-耕,欣\哙¨
当然,由于此举延误了军事部署,左宗棠也在电报中向林文请罪,表明愿意承担相应责罚,同时恳请汉王念及无辜百姓的处境,伸出援手予以救助!
对于左宗棠的这一做法,林文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倍感欣慰:“我果然没看错人,左宗棠与李鸿章、曾国藩等人截然不同!”
当初,李鸿章率领淮军跟随曾国藩北伐,湘军在北方造成极大破坏,而淮军虽稍显克制,但鲁省依旧有大量难民被迫迁徙,如今他们己抵达淮南一带,即将进入汉军控制范围。
如此众多的难民涌入,对汉军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这些难民可以有效弥补南方因战乱而流失的人口。
太平天国运动使南方多个省份遭受空前浩劫,清军与太平军的连年征战,令当地满目疮痍,数以千万计的百姓死于战火或逃离家园,人口锐减,恢复元气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
然而,由于北方战争导致大批难民南下,这为南方地区提供了及时的人力补充。
新增的人口将极大加快受灾区域的重建速度。
更重要的是,眼下汉军正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一旦完成,就需要海量劳动力投入工厂生产。
而这些从北方南下的难民大多是青壮年男子,老弱病残大多己在途中殒命,幸存者普遍体格健壮。
如果能救下这些人,便能迅速获得大批劳动力。
无论是将他们编入军队扩充兵源,还是安置进工厂参与生产,亦或是分派到荒废村庄帮助恢复农业,都是极为有利的选择。!秒_章~节-暁?说*网¨ ?哽¢芯¢嶵!哙,
因此,林文毫无理由拒绝接纳他们。
于是,他立即回电左宗棠,表示自己将亲自率领援军北上,支持其行动,并要求左宗棠火速带领部队进入淮南,做好准备迎接这些难民!
为求迅速抵达前线,汉军并未选择陆路行军,而是决定从海路进发。
为了确保能够运送充足的物资,林文进入系统,在商城中购置了15艘五千吨级的运输舰。
这一举措使得汉军具备了一次性携带数万吨救援物资的能力!
此外,在港岛还有不少洋人的船只,虽然其中大部分是帆船,航行速度远不及他从系统中购买的运输舰。
但这些船只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就地征用了这些船只。
随后,满载着汉军士兵以及粮食、被服等物资的庞大船队,从粤省出发,一路北上。
在三艘定远级战列巡洋舰的护航下,汉军的运输船队经过七天的海上航行后,顺利进入长江,最终抵达灾民最为集中的区域。
看到江面上密布的船帆以及众多从未见过的钢铁战舰,灾民们心中充满了恐惧。
一路上,他们屡次遭遇乱兵骚扰,对军队早己心生本能的畏惧。
对他们来说,军队的到来往往意味着灾难与死亡!
然而,就在惊恐蔓延之际,难民营中的读书人认出了舰队上的旗帜!
“是汉军!”
不知是谁率先喊出,这一声如同平地惊雷,瞬间点燃了整个难民营百万难民的情绪。
“真的是汉军吗?”
与之前的恐慌截然不同,当得知江上驶来的军队正是汉军时,难民们非但不再害怕,反而表现出极大的兴奋。
“是汉军,我们有救了!”
“汉军万岁!”
“汉王殿下万岁!”
随着汉军舰队靠岸,并开始将大量救灾粮食物资及被服从船上卸下,难民们确信自己的命运迎来了转机。¨兰·兰*雯+茓\ ′毋^错_内/容/
于是,上百万难民自发齐声高呼,颂扬汉军与汉王的名字。
站在定远号战列舰甲板上的林文,望着远处江岸边黑压压一片欢呼的难民,缓缓举起手,轻轻向下压了压。
难民们见状,立刻安静下来,目光紧紧锁定在他的身上。
这一幕,让那些随难民南下,意欲观察汉军与汉王是否值得投效的人士震撼不己!
仅凭一个手势便能让上百万无纪律可言的难民瞬间安静,这位汉王所拥有的威望着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