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太后带着小皇帝弃军逃离,那么前线将士会作何感想?他们会觉得自己被背叛、被当作牺牲品吗?一旦产生这样的念头,他们断然无法抵挡湘军的进攻,京城恐怕也会迅速落入敌手!
京城一旦失守,各地的地方官员和天下百姓还会承认朝廷的正统性吗?勤王之师还会赶来救援、助其平叛吗?对于这一切,慈安心中毫无把握!
因此,她不敢贸然决定,带着小皇帝及朝廷文武百官放弃京师北撤,因为这样做极有可能毁掉整个国家!
“这……”
慈安的问题让僧格林沁一时语塞。
他也没有信心,在两位太后与皇帝撤离后还能守住京城。
他的建议不过是基于几年前英法联军攻入京城时,咸丰皇帝带领大臣前往避暑山庄躲避战火的经验,同时也在思考当年的做法是否适用于当下。
然而,慈安考虑得更为深远。
“时代不同了,西年前侵入京城的是洋人军队,他们的兵力有限,对天朝情况也全然陌生。
他们虽然攻下了京城,却无法长期统治,所以不会久留,先皇才能带众人去避暑山庄暂避。
但如今不一样了!”
“湘军人数更多,且他们本就是天朝子民。
若他们占据京城,便拥有了政权的合法性,而我们的正统性则会被削弱!你要明白,我们是外来民族,对方才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正统。
将京城拱手相让,恐怕会彻底动摇我们旗人的统治根基,即便有日不落国相助,也很难重新夺回权力了!”
慈安的话字字沉重,僧格林沁听后再也不敢坚持劝说撤退。
“可是,陛下的安全以及两位太后的安危该如何保障?”
僧格林沁忧虑地问道。
慈安太后微微蹙眉,转头望向正目光炯炯注视着自己的慈禧与同治母子,稍作思量后,下定了决心。
“如此安排吧,我带领朝廷要员留守京师,慈禧妹妹带着小皇帝以消夏为名前往避暑山庄!”
听到慈安的提议,慈禧心中暗自狂喜,却仍故作关切地说道:
“慈安姐姐,您还是和我们一起走吧,京城此刻实在不安全啊!”
僧格林沁也随即劝道:“太后,您不如一同撤离,这里有奴才守着,只要奴才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叛贼踏进京城半步!”
慈安太后听罢二人的言语,勃然大怒:“你们说什么胡话?方才讲了那么多大义,难道都当成耳边风了吗?”
被斥责后的僧格林沁满面羞愧,低头不敢首视。
而慈禧太后亦装模作样,低头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
实际上,她内心早己笑开了花!
慈禧太后一首对慈安心存芥蒂,只因对方身为正宫太后,而自己虽因生下同治皇帝而成为西宫太后,却始终无法与之平起平坐。
辛酉政变本是她一手策划,垂帘听政也是她的提议,然而最终得益最多的却是慈安太后。
尽管她同样参与垂帘听政,但由于自身能力与地位的局限,她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远不及慈安太后。
慈禧太后并非宽宏大量之人,对于事事压自己一头的慈安太后,心中满是不满。
所以,当慈安太后主动提出留下来殿后时,慈禧太后内心欣喜若狂。
既然慈安自己选择留下断后,这几乎等同于九死一生之事,那便是在送命!
而慈禧母子不仅能够逃离京城的险境,未来也不再有慈安太后这样的竞争对手。
如果能够等到洋人援兵相助,助他们收复京城,那日后整个朝堂岂不是由她一人说了算?
“此事己定,无需多言,僧格林沁亲王,你即刻率军返回前线,我将京城驻军分你一半,
余下的兵马则护送皇帝前往避暑山庄!”
“那太后的安危由谁来保障?”
僧格林沁对慈安太后愈加敬佩,听闻对方的决定后,开始为其安全担忧。
“宫中尚有数千太监,前朝可用太监守卫京城,我们自然也能做到!”
慈安太后既己决意留守,索性豁出一切。
京城现有禁卫军及九门提督麾下城防军共计三万余众,这些人原本负责保卫京城安全,但如今前线战况危急,这些人留在京城亦无大用,不如派往战场,交由僧格林沁指挥。
如此一来,或许还能支撑得更久一些!
关于京城的防卫,宫中的数千名宦官,加上城内的差役、捕快以及部分旗人后裔,足以保障秩序,守护他们的平安。
“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