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将太后彻底架空
第一十三章 将太后彻底架空
“好,既然诸位大臣无异议,那么这件事情就交给皇后跟朱爱卿去办了。*w.a,n_z\h?e,n¢g?s¨h-u/k′u\.!c′o?m~”
“要求,一律听从皇后安排,方可稳定后宫三庭六院。”
呵…
稳定后宫…
看到皇上丝毫没有考虑太后的意见。
令张昭越发觉得自己心中的猜想是对的。
如今皇上跟皇后的一唱一和,其目的已经很明显。
想要借机削弱太后的党羽势力。
越是这样,越能证明皇帝心中的不安。
而看到太后依旧泰然自若,面无表情后,张昭心中猜想。
“看来,太后手中的东西分量很重嘛。”
下方同居第二排的文官中,走出了一位年轻官员。
“臣朱砚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爱卿可还有其他事上奏?”
这时,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
“皇上如今亲政已五年,按王朝律法,后宫不得亲政,还请皇上取消垂帘听政一事。”
刹那间,太极殿中的文武百官一片哗然。
诸位大臣都能看出来。
如今太后好不容易被皇帝从软禁中释放出来。
结果刚出山就得到了这样一条消息?
这岂不是要将太后给逼上绝境?
虽说按照大靖律法。′精×??武t小?说?.网/o [§?无+?错~??内?容£
皇帝尚未熟络朝政之时,可由亲信辅佐朝纲。
为此,先帝还特定为后世子孙设置了一个有关部门,听雨阁。
其中皆是上一代的有功之臣,可为后世历代皇帝辅佐之。
即使因疾病等各种缘由离世,其画像也会挂在听雨阁中,永远流传下去。
只不过,随着这五年以来,皇上逐渐把控朝廷,这听雨阁之中的大臣已是分崩离析。
有的告老还乡,有的因伤病累积离世,更有甚者,被批 斗致死。
对此,朝中大臣皆心知肚明。
只因当今皇帝登基过于蹊跷,不曾得到太后的认可。
太后历经三代朝政,其势力跟根基不容小觑。
皇帝有心动,一时也不能动之。
同样的,陈太师亦是如此。
以至于,听雨阁之中的这些大臣,自然而然成了当今皇帝首当其冲的眼中钉,肉中刺。
下一步就是陈太师。
单单这两方势力,就消耗了皇帝的五年时间。
如今听雨阁已是年久失修,只剩下几幅画像尚且停留在其中。
而陈太师也被迫在京城的一处偏僻宅院中安度晚年。
单单这两方势力,就消耗了当今皇帝李承道的五年时间。3?我;¤?的;°e书?城¥ +无|?错′内?±容?:2
太后,也被变相软禁起来。
从此太后与皇帝之间,可谓水火不相容。
很多大臣本以为这次上朝会敲打敲打太后。
谁知道,竟有如此勇士,演都不演了,直接当着太后的面上奏!
“我原本寻思上一位文官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有勇气。”
“这位,是何方人物?”
而此人,正是当朝丞相,如今文官之首的正一品大员,公孙谨。
他啊,那没事了。
当今皇上能够坐稳江山,朝廷内务一事,公孙谨占据七成功劳。
于是,诸位大臣的目光纷纷移向了正垂帘听政的太后。
如果第一名文官是试探,变相削弱了太后在后宫之中的分量跟权力。
那么丞相公孙谨干脆就等于将太后的权力给彻底瓦解。
这样一来。
以长孙太后,陈太师为首的旧党,将名存实亡。
如此针锋相对的举动,让太后身旁的张昭都深吸一口气。
这就是宫廷当中的压力么?
简直把人压的喘不过来气。
太后不从,将给当今丞相公孙谨落下把柄,早晚有一天会败下阵来。
而如若太后从了,朝廷之上,将再无太后的立足之地。
张昭所奉太后之命行事,将成为一个笑话。
直到现在,张昭算看明白了。
今天召集所有人来,说白了,只有一个目的。
将太后彻底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