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连弩的轰鸣犹在蓟城格物院上空回荡,那面千疮百孔的靶墙和墨家匠人狂热膜拜的景象,如同烙印般刻在每一个知情者的脑海里,带来的是对绝对力量的震撼与随之而来的深深恐惧。`兰*兰\文?学· _更/新-最/全·刘虞的惊悸、曹操密探的亡命飞鸽,都昭示着这柄“天罚之器”掀起的波澜才刚刚开始。然而,刘辩并未沉醉于“惊雷”带来的威慑之中,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战争的本质是矛与盾的永恒博弈。当连弩这种划时代的“矛”问世,敌人必然穷尽一切寻找能抵御其锋芒的“盾”。幽州军,这支他赖以立足、未来争锋天下的根本力量,绝不能仅靠进攻的犀利,其防御的根基——甲胄,必须同步革新!格物院的炉火未曾稍歇,只是重心悄然转移,从神机坊那令人胆寒的连弩机括,转向了更深处一排排烟熏火燎、锤声震天的甲胄工坊。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硝石与精钢摩擦的锐利气息,而是熟铁烧红的焦灼、皮革鞣制的腥膻、以及汗水蒸腾的咸湿。这里没有“惊雷”连弩那种瞬间倾泻死亡的惊艳,只有千锤百炼、枯燥重复中堆砌出的厚重防护。刘辩带着墨桓和一众核心工匠,站在堆积如山的甲片、半成品甲胄以及几件血迹斑斑、布满刀痕箭孔的旧式札甲前,眉头紧锁。这些缴获自乌桓、公孙瓒部乃至幽州府库的甲胄,是当前的主流防护——札甲。以长方形或鱼鳞形的铁质、皮质甲片,用坚韧的皮绳或麻绳上下左右穿孔编缀而成,覆盖躯干。防御力在冷兵器时代已属上乘,但问题同样明显:甲片沉重,整套甲胄动辄三四十斤,极大消耗士卒体力;编缀复杂,耗时耗力,产量低下,无法满足大规模装备需求;甲片连接处缝隙较大,面对强弓劲弩或“惊雷”连弩那种高速密集的攒射,极易被穿透;一旦甲绳被割断或磨损,大片甲片便会脱落,防护力骤降。墨桓拿起一件乌桓贵酋的精良铁札甲,手指抚过甲片上深深的箭痕和刀口,沉声道:“督造大人,札甲之弊,古已有之。墨家虽有精工,能制更细密坚韧之甲片,或以青铜铸就特殊护心镜、护颈,然编缀之法、甲片形制,千年未有大变。~卡+卡*小¢说*网_ !更,新\最_全?欲速成且坚固,难如登天。”刘辩的目光扫过那些甲片,脑海中现代材料力学和人体工程学的知识飞速运转。他蹲下身,拿起几片不同形状的甲片,在布满灰尘和铁屑的地面上用炭笔画了起来:“墨老请看。其一,甲片形制。传统长方、鱼鳞片,受力不均,边缘易卷曲变形,且编缀点集中于四角或边缘,一旦受力过大,甲绳易崩断。若改为如此——”他迅速勾勒出一种上宽下窄、略带弧度的六边形甲片,边缘有规则的凸起和凹槽。“此乃新式甲片。六边形结构,天然具有稳定分散冲击力的优势,边缘凹凸可互相咬合,如同蜂巢。编缀点设在甲片内部靠近重心处,而非边缘,受力更均匀,甲绳不易被直接切割或受力崩断。且此形制,甲片间缝隙更小,更紧密。”墨桓和几位经验最老道的甲胄匠人凑近细看,眼中先是迷惑,随即渐渐亮起思索的光芒。这种甲片形状,他们从未见过!刘辩继续道:“其二,材料与处理。幽州铁料虽多,但杂质多,脆而易折。需进一步改进高炉,提高炉温,并以墨家秘传的‘叠锻’之法反复锻打,百炼成钢,剔除杂质,增强韧性。关键部位如胸、背、肩,嵌入用新法炒钢所得、淬火硬化后的精钢甲片!其三,编缀之法。皮绳易腐易割,麻绳强度不足。改用——”他指向旁边一堆正在浸泡处理的材料,“此乃用桐油、鱼胶反复浸泡蒸煮处理过的苎麻与牛筋混合绞成的绳索!坚韧远超皮麻,且耐腐耐磨。编缀方式,也要革新!”他拿起几片画好的六边形甲片模型,快速演示起来:“不再是简单的上下左右穿孔串联,而是借鉴墨家机关中的榫卯连环之意!每片甲片边缘的凹凸,与相邻甲片严丝合缝咬合,形成第一道屏障。内部编缀孔,用这特制绳索,以‘双股交错回环’之法穿引,如同织就一张坚韧的网,将甲片牢牢锁死在这张网上!一片受损,绝不牵连大片!”墨桓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刘辩所言的“六边形蜂巢结构”、“受力分散”、“榫卯咬合”、“双股交错回环编缀”……每一个词都冲击着他固有的认知。这不仅仅是技艺的改进,这是从最根本的“理”上,重新定义了甲胄的防御逻辑!一种前所未有的狂热取代了之前的震撼。′?齐`盛@*小?:*说D网1× ???最_新3?÷章?:?节)¢2更°>(新!快¥.墨家匠人骨子里对“工巧”和“至理”的追求被彻底点燃。“督造大人!此甲片模具、编缀针法图谱,请务必交予吾等!”墨桓声音带着颤抖的急切,“吾等定穷尽墨家秘术,将此‘理’化为实物!”整个甲胄工坊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