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陷入内战的时候,草原上的北元汗庭也陷入了持续的内乱之中,蒙古本部的贵族和汗庭以及汗庭和瓦剌权臣之间进行了多次惨烈的宫廷仇杀斗争。,d,a′w~e+n^x`u¨e~t_x¨t-.\c^o`m^
很巧合的是就在靖难之役结束,朱棣攻入南京的这一年,两个新的枭雄也在蒙古草原上崛起,这两个人都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心狠手辣之人。
其中一人名为阿鲁台,这个阿鲁台的祖上其实并不是蒙古人,而是高加索一带曾经臣属于阿拔斯王朝的阿速人。
在蒙古人崛起之后,他们一首以来担任着蒙古大汗的近卫亲军,而阿鲁台在掌权后以此建立了他后来麾下的精锐士卒永谢布十营。
当时另一位草原枭雄瓦剌太师马哈木诛杀了瓦剌大权臣乌格齐哈什哈,又杀掉了当时的阿里不哥系大汗坤帖木儿。
这位坤帖木儿就是在靖难时期派人打过朱棣,被朱棣击退以后写信告诫他晓以祸福,然后给朱棣送过钱款的笔友。
在马哈木杀死他以后,阿鲁台趁机拥立倭寇台后裔鬼力赤为北元大汗,并且带领大批蒙古本部贵族脱离了偏居西北混乱无比的北元汗庭,
带着大量的人口回到了东蒙古草原,并且以呼伦贝尔草原为核心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这一次东蒙古本部回归的人口规模十分庞大,不仅有原来追随北元汗庭西迁的人,还有很多在中亚的蒙古人追随本雅诗里等人的脚步一起回迁到蒙古东部。
这个本雅诗里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也是黄金家族的正统后裔,在之前北元汗庭陷入乌格齐哈什哈之乱时带着一批人跑到了铁木儿帝国避难。
这次本雅诗里从中亚号召带回了不少在中亚草原游牧的蒙古人回归故土,因此在东蒙古的鞑靼本部中本雅诗里也是形成了一股比较大的势力。
这些从中亚地区回来追随他的蒙古人使得他的势力比鞑靼明面上的大汗鬼力赤还要强。】
〈果然啊,内斗就是人类传统,元朝更是如此,从大元开国到北元内斗就没停过,朱棣、朱允炆打成这样北元还在内斗。〉
〈正常,现在的北元在明朝的打击下,中央与地方势力此消彼长,君主与权臣彼此争斗,权臣肆意废立大汗,大汗也不是全无力量,也想要废掉权臣,拿回自己的权力,不内斗才是怪事。*卡.卡^晓`说*王? _冕`费+跃~黩¨〉
〈部落制的缺点,谁也不服谁,自然就会胡乱内斗。〉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蒙古当年丧心病狂的三次大机动把蒙古的势力打到了伏尔加河畔,蒙古的势力范围还延伸到中亚地区,虽然这个时候都开始反攻了,但是在中亚地区蒙古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原和草原都处于内乱就看谁先统一,并且有力量对外作战了。〉
【此时西蒙古的瓦剌人还在太师马哈木的领导下清算乌格齐哈什哈的旧部,没有时间和精力东顾;
大明刚刚结束了靖难之役的内乱,朱棣刚刚登基从燕王变为永乐帝明成祖。
大明原本在洪武朝淬炼出来的精锐边军被朱棣的燕军歼灭了大部分,并且阵亡了一大批当世名将,因此朱棣在登基称帝之后以靖难功臣和原本的燕军为骨干,开始重建大明的军队。
所以这一段时间是鞑靼本部的黄金发展时间。
大量原本生活在中亚的蒙古人回迁到了自己的家乡,阿鲁台则施展合纵连横之术,让自己的子女和东道诸王以及兀良哈人首领的子女进行联姻,稳固扩大自己的势力。
其中东道诸王是成吉思汗西个弟弟的后裔,封地在大兴安岭北段两侧,与鞑靼本部的核心呼伦贝尔草原接近,是新北元汗庭的重要侧翼,兀良哈三卫则活跃在松嫩平原到希拉木伦河哈拉哈河流域。
阿鲁台凭借过人的聪慧以及自己的努力和这些势力的首领都结成了姻亲关系,成功的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捏合起了一个新的庞大北元势力。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时期以鬼力赤为明面上的北元大汗的北元鞑靼本部的实力己经超过了洪武后期在捕鱼儿海被重创的托古思帖木儿北元汗庭。
北亚大草原的情况就是这样让人无奈,虽然大明在洪武朝对北元进行了十几次北征,给予了北元多次沉重打击,将大部分的蒙古本部人口消灭掉,剩余的打的要么内附明朝,要么西迁到杭爱山以西。
但是那些迁走的总是会再次迁移回来,甚至还有其他地方的游牧民族迁移崛起,成为中原王朝新的威胁。
阿鲁台和本雅诗里本身就都是好战派和对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