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苏报》1903年6月4日。*兰,兰·闻·血! ?追,蕞,薪?蟑,洁_
[63] 章士钊:《苏报案始末记叙》,《辛亥革命资料丛刊》(一),第386页。
[64] 冯自由:《革命逸史》,中华书局,1981,第135页。
[65] 烂柯山人(章士钊):《双枰记》,《甲寅》第1卷第4期。
[66] 孤桐(章士钊):《吴敬恒—梁启超—陈独秀》,《甲寅周刊》第1卷第30号,1926年,第17页。
[67] 章士钊:《初出湘》,《文史杂志》第1卷第5期,1941年5月。
[68] 戈公振:《中国报刊史》,三联书店,1955,第155页。
[69] 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中华书局,1957,第97页。
[70] 蒋帧吾:《同盟会时代上海革命党人的活动》,《逸经》第1卷第26期,1937年。
[71] 《江苏》第6期,第145页。
[72] 《警钟日报》1904年4月15日。署名由己。
[73] 《警钟日报》1904年5月7日。-山?叶′屋- ¢耕,薪·醉~全-署名由己。
[74]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岳麓书社出版社,1978,第98页。
[75] 柳亚子:《曼殊全集》(5),北新书局,1929,第9、10、77页。
[76] 柳亚子:《记独秀先生关于苏曼殊的谈话》,《苏曼殊年谱及其他》,北新书局,1928,第284、285页。
[77] 柳亚子:《记独秀先生关于苏曼殊的谈话》,《苏曼殊年谱及其他》,第283页。
[78] 孤桐:《吴敬恒—梁启超—陈独秀》,《甲寅周刊》第1卷第30号,1926年,第17页
[79] 柳亚子:《记独秀先生关于苏曼殊的谈话》,《苏曼殊年谱及其他》,北新书局,1928,第283页。
[80] 房秩五:《浮渡山房诗存》之回忆《俗话报》,《安徽革命史资料》第1辑。
[81] 汪孟邹:《亚东简史》,《安徽革命史研究资料》,第1辑。
[82] 房秩五:《浮渡山房诗存》之回忆《俗话报》,《安徽革命史资料》第1辑。
[83] 汪原放:《陈独秀与上海亚东图书馆》,《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小_税!宅` /冕,费.岳-读-
[84] 《在科学图书社二十周年纪念册上的题词》,转引自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学林出版社,1983,第200页。
[85] 三爱:《瓜分中国》,《安徽俗话报》第1期,1904年3月31日。本节所引陈文,均署名“三爱”,以下不再赘述。
[86] 《安徽俗话报》第17、19期,1904年12月7日、1905年6月3日。
[87] 《亡国篇》,《安徽俗话报》第8期,1904年7月27日。
[88] 《安徽俗话报》第2期,1904年4月30日。
[89] 《妇女的装扮》,《安徽俗话报》第12期,1904年9月24日。
[90] 《论戏曲》,《安徽俗话报》第11期,1904年9月11日。
[91] 《国语教育》,《安徽俗话报》第3期,1904年5月15日。
[92] 《王阳明先生训蒙大意的解释》(一)(二),《安徽俗话报》第14、16期,1904年10月23日、11月21日。
[93] 房秩五:《浮渡山房诗存》之回忆《俗话报》,《安徽革命史资料》第1辑。
[94] 李正西等:《朱蕴山》,黄山书社,1988,第11页。
[95] 《瓜分中国》,《安徽俗话报》第1期,1904年3月31日。
二 在中国早期的民主革命中(1905~1914)
信仰无政府主义
如前所述,辛亥革命前的革命志士中,特别是与陈独秀关系密切的朋友中,许多人信仰无政府主义,在革命手段上,主张实行暗杀的个人恐怖。为此,上海的军国民教育会曾成立“暗杀团”秘密组织,主要活动是练习射击、制造炸药等。主持者杨笃生、何海樵等,开始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