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精彩小说网 > 民国人物传记 > 第265章完结

第265章完结

陈独秀这时的改良主义思想,充分地表现在迄今发现的他的第一篇著作《扬子江形势论略》中。~晓.说·宅, ·庚`新+嶵\全-

书中首先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当时中国已被瓜分、面临灭亡的危急形势,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近时敌鼾卧榻,谋堕神州,俄营蒙满,法伺黔滇,德人染指青齐,日本觊觎闽越,英据香澳,且急急欲垄断长江,以通川藏印度之道路,管辖东南七省之利权,万一不测,则工商裹足,漕运税饷在在艰难,上而天府之运输,下而小民之生计,何以惜之。时事日非,不堪设想。”

为此,作者采用旧有资料、旅行者的记述和外国人的一些论述,写了这部著作,略述长江(当时称扬子江)沿江形势,提出各处重要地段军事设防意见,供清政府参考,以“勉付梨灾,愿质诸海内同志,共抱杞忧”。

该著从四川上游开始,到东海出口,围绕长寿、荆州、岳州(今岳阳)、武汉、九江与南昌、三山(小孤山、马当山、金鸡山)、安庆、芜湖、金陵(南京)、镇江、吴淞口等十几个要镇为中心,详细叙述了万里扬子江各个江段的地形地貌、水文交通(如江水迂回曲折的流向、水中流沙的运动、潮汐规律与江水涸涨等)、军事教训、历史变故等种种情况,有针对性地、十分具体地提出一系列如何加强军事设防的意见(如何处可凭险而据,“一人守御,万夫莫伐”;何处平坦,需驻重兵;何处可“恃水为防”,需开浚江道;何处需利用高点架设炮台;何处潮汛莫测舟过需谨慎;何处地势隐藏可泊战船;等等)。-精`武.小_税,旺¢ ?追*嶵?歆!彰_踕.从文中注释看,这些设防意见还是粗略的,同时,作者还有一篇《扬子江筹防刍议》,至今还未发现。

这部石刻竖排本自印的著作,署名怀宁陈乾生众甫,撰于光绪丁酉(即1897年)冬,并在文末特别注明:“光绪丁酉冬怀宁陈乾生自识。”如果没有如此明确的署名、时间及注识,我们很难想象这部资料如此详尽、专业知识如此高深、思想如此深刻、眼界如此高远的军事著作,竟然出自几个月前南京乡试时还没有出过家门、一直读四书五经再加一点《昭明文选》的十八岁的年轻人之手。-看-书?屋^ !无\错/内/容^设想他乡试后亲自沿扬子江从头至尾考察一遍是不可能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在乡试后,的确在南京安庆之间中外书报广泛传播的新知识海洋中,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采摘着,咀嚼着,最后形成这篇至今仍不失有参考价值的军事名著。由此也足显他的天赋之高。

有学者认为,对陈独秀写这篇著作有直接影响的是当时两本日本人写的关于扬子江的书:林繁撰写、汪国屏翻译的《扬子江流域现势论》;国府犀东撰写、汤钊翻译的《最近扬子江之大势》。[25]前书共分四编,第一编“序论”三章的标题是:“沿岸繁盛之情况”“航路”“沿岸之铁道线”;第二编标题是:“就富源上所见之扬子江”;第三编标题是:“就兵备上所见之扬子江”;第四编标题是:“结论”。后书共六章:“航行水程”“沿岸产业之概况”“沿岸之诸港”“长江之汽船”等。可见陈独秀的《扬子江形势论略》对扬子江沿岸形势叙述的资料,不少来自此二书。而对于列强侵吞中国的危亡之“杞忧”,并从加强扬子江的防务着手挽救此危的爱国主义心绪,则可能是受了林繁作其书意图的刺激,并与这两本书的译者序言相呼应的。

日本法学士林繁在其“序论”中明白写出西方帝国主义和日本在甲午战争后瓜分中国的贪婪心态后,竟然也毫不掩饰地承认,他写这本书的意图也是效法于他们的:“呜呼!国于东亚万里之外者,其情尚如此,况吾日本界处东洋,与之仅隔一衣带水,而今乃如睹对岸火灾,视为不甚干己之事,岂不深足怪哉。故余不敢辞撰述之势,而作是编,亦欲我日本人之耳目,与欧人同一视听已。”

中国译者汪国屏则在序言中说:“萧何收秦图籍而定汉业,读史者皆服其此举之智矣。呜呼!庸讵知今日他国之为萧何者,如林如雨,而吾华无远近大小,皆在其所收图籍之中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何他国之智于知我,而我华人而不惟不知彼,且竟然不知己也,不惟不自知己,且并他人所知之我,而己亦不知之矣。呜呼!是何待战而徒败?”汪国屏指出,这种不自知的情况,使吾华“自落于印度、埃及之窠而后已”。为此他“惧吾华人将千秋万岁终无有自知之一日,虽或知之,终无有自立之一日也,因亟取日本林君扬子江一书而译之,使吾国人见他国萧何之智能焉”。

汤钊在序言中的抱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