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精彩小说网 > 狄仁杰之兰亭疑案 > 第2章完结

第2章完结

狄公看了看刘辉:“那老朽就献丑了!此作是东晋书法大家的作品《兰亭集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白`马.书.院^ `已\发!布`嶵_欣`蟑-劫!

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能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刘辉面露钦敬之色,微微点头:“老先生见识广博,刘辉钦佩之至!”

狄公旋而一转,正色道:“请恕老夫直言,刘员外这幅兰亭恐非真迹,甚至称不上仿品中的上乘之物!”

刘辉哈哈大笑:“老先生果然有眼力啊,想当年太宗皇帝对书法情有独钟,尤其喜爱「书圣」王羲之的墨宝,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广为搜寻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衫_叶¨屋* _埂¨欣¢醉?全+

每每得一真迹,便视若珍宝,馀兴来时摹揣度,体会其笔法兴意,领略其天然韵味之后,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却。

不仅如此,他还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曾经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王羲之的真迹。”

“没错。”狄公接着说道:“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太宗皇帝还曾敕令侍奉在宫内的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等四人,各拓数本,赏赐给皇太子及诸位王子和近臣。

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

虽然收藏王羲之墨迹不少,但始终没有找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的真本。一国君主,却不能得到朝思暮想的稀世珍品,太宗每想到此事,便闷闷不乐。”

第2章 兰亭往事

李元芳笑道:“太宗皇帝乃一代英主,想得到东西哪有得不到的?”

曾泰抚了抚长须道:“元芳你有所不知,太宗皇帝虽贵为天子,但兰亭这种流传万世之作,也未必是一个当代帝王所能得到的,得到这样的宝物,讲究的恐怕是缘分啊!”

刘辉赞叹的看了曾泰一眼道:“这位仁兄所言极是!此等宝物,未必是可以通过金钱和权力获取的,往往是机缘巧合所致!”

李元芳点了点头,问道:“那么兰亭真迹究竟下落如何呢?”

狄公看了看刘辉,刘辉作了一个「请」的姿势,狄公点点头,道:“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神助」之作《兰亭集序》,小心翼翼地保管它,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狐*恋*文!茓- +首~发?

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智永对乃祖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极为钦佩,决心使乃祖的书法万古流芳。

智永练习书法极为刻苦。他在永欣寺时,就曾盖一座小楼专供练字,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

就在这座冷冷清清的小楼里,他如痴如醉地练字,毛笔用了一支又一支,他常把用坏了的毛笔扔进大瓮,天长日久,就积了好几瓮。

智永后来把这些毛笔集中埋在一个地方,自撰铭词以葬之,时称「退笔冢」。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智永的书法名气也越来越大,求其真迹者很多,登门求教的也极多,以至他户外之屦常满,连门槛也踩坏了,智永又只好用铁皮来加固门槛,时人称之为「铁门槛」。

智果、辨才、虞世南等书法大师都是智永书法的弟子。《真书千字文》系智永的代表书作,历来对它评价颇高。

都穆《寓意编》云:「智永真草千文真迹,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

智永年百岁乃终。死前他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

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珍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太宗皇帝获知《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后,兴奋不已,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

太宗皇帝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

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