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白塔寺前的广场上,三千官兵列阵守卫。/E`Z^小+说¢罔* ′首¢发~中央处,一块高逾两丈的墨玉巨碑被红绸覆盖,只等吉时揭幕。李辰浩站在临时搭建的礼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神色各异的官员——有苗疆归顺的土司,有朝廷派来的流官,还有几位"恰好"路过的地方大员。他知道,这些人里至少有一半是来看他笑话的。
"吉时到——"
礼炮声中,李辰浩亲手拉动红绸。绸布滑落的瞬间,阳光照在碑面上,竟折射出七彩光晕。人群发出惊叹——这哪是普通石碑,分明是掺了苗疆特产的"星纹玉",在特定角度会泛出星光。
"此碑两面,一汉一苗。"李辰浩声音清朗,"自今日起,朝廷政令皆依此式,汉苗同文,永以为例。"
台下顿时骚动。几个苗人土司挤到前排,不敢相信地摸着碑上凸起的苗文。那是韦银花亲自设计的"银匠体",将传统苗文与银器纹饰结合,既美观又难以仿造。
"请诸位验看。"李辰浩示意侍从端上水盆,"此碑暗藏防伪之术。"
昆明知府赵弘恩第一个上前,狐疑地沾水抹在碑面。奇迹发生了——湿润处渐渐浮现出细小的红色纹路,组成个"李"字花押。·2?芭^墈?书+蛧? \唔_错+内!容?
"遇水显印!"赵知府失声惊呼。
李辰浩微笑不语。这是鲁大山《水火既济》中记载的"水印术",用特殊药液浸泡石碑,干后无痕,遇水则显。他接过火把,在碑面轻轻掠过,那些苗文顿时由青转黑,又由黑泛出淡淡金芒。
"遇火变色。"李辰浩环视众人,"今后若有政令,皆以此法验真。凡无印记者,皆为伪令!"
苗人土司们面面相觑。他们不懂什么防伪术,但知道这碑上的苗文确实与众不同——那些弯弯曲曲的笔画里,藏着银匠世家的密语符号。有眼尖的发现,碑文第三行那个银壶图案,分明是韦银花家族的标记!
"下官有一问。"赵知府突然拱手,"若遇水火不显,如何辨别真伪?"
李辰浩早料到有此一问。他取出一枚铜钱,在碑角某处轻轻一刮,刮下的石粉竟在空中自燃,化作一道蓝绿色火线。
"星纹玉粉遇铜则燃。"李辰浩意味深长地看着赵知府,"此法只有工部匠作知晓,外人无从仿制。"
赵知府面色微变。他听懂了弦外之音——这防伪手段直指工部内部,说明李辰浩已经怀疑朝中有人伪造文书。-芯·完,夲!鉮*占. ,首!发.
典礼结束后,李辰浩独自留在碑前。月光下,他抚摸着碑文上那些看似装饰的银纹,指尖在某个月牙图案上停留——这是他与韦银花约定的密记,标记着解毒茶配方中"鬼哭藤"的采集地点。
"大人好手段。"
一个声音突然从身后响起。李辰浩回头,看见赵知府提着灯笼走来,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赵大人不去赴宴,来此作甚?"
赵知府不答,反而凑近石碑,指着一段苗文:"下官好奇,这段为何与碑文其他部分纹理不同?"
李辰浩心中一凛。赵知府指的正是有密记的那段!此人不懂苗文,却能发现细微差别,必是受人指点...
"石材质地使然。"李辰浩淡然道,"赵大人若感兴趣,本官可请苗文通事详解。"
"不必了。"赵知府突然压低声音,"下官只是奇怪,为何这段的星纹特别密集...像是刻意为之。"
灯笼光下,李辰浩注意到赵知府的右手小指缺了半截——这与密报中张廷玉派往苗疆的"断指师爷"特征吻合!
"赵大人好眼力。"李辰浩突然变了口气,"不知可认得这个?"
他从袖中掏出一块银符,正是当日从苗王处得来的半块。赵知府瞳孔骤缩,下意识后退半步。
"下官...下官不明白..."
"回去告诉张中堂。"李辰浩冷笑,"就说李某的碑,不止立在昆明。"
赵知府仓皇离去后,王虎从暗处闪出:"大人,要不要..."
"不必。"李辰浩摆手,"让他报信。我正愁找不到张廷玉的苗疆暗线。"
他转向石碑,从怀中取出个小瓶,将药水倒在那个月牙标记上。药水渗入石纹,渐渐显出几行微小的苗文——正是解毒茶的最后一道工序:"银泉蒸露,三蒸三晒"。
"明日派人去月亮山。"李辰浩低声吩咐,"告诉韦银花,'三蒸三晒'之法已刻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