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结局上◎
因为途中下雪,殷绪正月十二才收到家书。?g′o?u\g+o-u/k/s^./c′o-m/进入北奕境内天气更显严寒,未免冻伤士兵,殷绪暂停进军,将大军驻扎在边关相邻的三座城镇,预备等二月天气转暖再行征战。十万大军停住不动,吃喝是个问题,朝廷送来的粮草还是有的,只是这会儿吃了,以后打仗时可就少了。于是殷绪想了两个办法,第一个是派出一支骑兵,前去抢夺北奕军粮,顺带烧了他们的草料棉衣;第二个是带将领们游说一些地主,半买半借出了一些粮食,再让士兵们找荒地种些土豆白菜之类还债——因为打仗,边关地区农村十室十空,荒地很好找,肥沃的贫瘠的都有。收到家书的时候,殷绪正带着有经验的老农教士兵们种地。沈如海将信交给殷绪,殷绪面色冷静地拆开看了看,下一刻转身就走,连自己的头盔都忘了拿。回到城里,殷绪唇角带笑,在城头喝了一下午的酒。周凌风坐在女墙上,手拿横笛,吹了几首欢快童谣以示恭喜。二月初八,冰雪消融,杨柳吐绿,殷绪留下五百兵士照看农田,带着大军重新出发。宇文韬知他要来,不想北奕寸土有失,亦帅重整后的八万兵马严阵以待。殷绪这边将士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宇文韬那边气氛压抑人马冻饿。虽战场转移,殷绪再没有前世的战局可供参考,但他还有对北奕军队的极致了解。三月十六,北奕彻底元气大伤,再三提出议和。殷绪考虑到将士们离家已久,恐怕战意涣散,粮草军饷亦难支撑,而他的目的已基本达到,遂上报陈昱请求接受议和。三月二十四,陈昱议和的命令到达,殷绪率大军回雁鸣关休整。春光烂漫,春风和煦,殷绪含笑将一封家书交给平安,令他转交驿站。而后他擦净自己的剑,叫上薛怀文,翁婿两一起走进了殷烈的房间。这一次共同出征,除了公事,殷绪从不与殷烈说话,薛怀文对他也十分疏冷。忽然被这两人找上门来,殷烈莫名之余,感到不同寻常的压力。谁也没有率先开口,殷绪面无表情地将手中宝剑放在桌上,“啪嗒”一声,听起来竟令人有些心惊。“这次返京,我打算逼宫。”殷绪冷漠开口,说的话却无意于平地惊雷。薛怀文没有多惊讶便接受了这一决定,那种昏庸无道、残害忠良、六亲不认的皇帝,就该赶下位——虽他们在边关打仗,但有家书来往;皇子谋逆被诛、皇后被废这等事也是要昭告天下的,所以该知道的他们都知道。殷烈却是后背起了一层冷汗,他曾疑问这个逆子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说,到底是为了什么,现在他明白了。他是要杀皇帝报仇!其实这是对殷绪的一种误解,他没有经历过殷绪所经历的国破家亡,不知道殷绪此举其实更为着万千黎民。不过殷绪也不在意。他仍是冷漠地,道,“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杀了我将功折罪,殷氏满门被打上谋逆烙印;第二条,跟我一起。”殷烈僵住了,他觉得就这样漠然说着谋逆的殷绪有些可怕,却又意识到,他说的是对的。谋逆是诛九族的大罪,他这个亲生父亲、他其他的儿子、女儿、妻妾,族亲、姻亲……全都脱不了干系。而陈昱刚经历一场文臣叛乱,正是对此万分忌讳的时候,即便他杀了殷绪将功折罪,最好的结果,也是贬为庶人、子孙后代再不能入朝为官——何况有一个致命麻烦横亘在这条路上,那便是以他的能力,他根本就杀不了殷绪,反而可能被对方反杀。薛怀文还在这呢!所以他只有第二条路能选。兵权都在他们手上,这条路很容易。从前年六月认出伏击他的殷弘却不动声色,到如今手握重兵预备逼宫……出使北奕该不会也是他计划中的一环罢?眼下带薛怀文在此,必然也是为了给他施加压力。?*6/#~1%看=)?书aD+网=|| #}更\新-^最?·快-(?而放在桌上的这把剑,是不是代表着一种威胁?那这个逆子,到底么多能忍,多么冷酷,多么工于心计?!殷烈心下发寒,又有些恼怒于被彻底拿捏住,毫无反抗的余地。但真说起来,谋逆的话,他也不是没有好处,若殷家出了一个辅政大权臣,甚至是一个皇帝,那他……殷烈便在这既恼怒又甘愿的矛盾心情中,咬牙道,“好,我与你一起!”殷绪之前便猜殷烈十之八/九会选第二条路,如今答案确实如此。只要殷烈选择和他同道,那么整个城北大营便都由他把控了;京畿卫本就兵马不多,何况如今也在薛怀文手下。剩下西江大营,一则由他统领,又跟他征战许久,多少有些交情和忠心,二则远离京城,不惯于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