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的、带有明显防盾特征的轮廓逐渐清晰。紧接着,一根短粗、布满锈蚀的炮管,从倾斜的防盾后方伸了出来,指向灰暗的天空,如同一个垂死老兵不甘伸出的手指。
45毫米反坦克炮!苏联红军陆军的“坦克开罐器”!
怀礼辉的呼吸有些急促。他围绕着这个钢铁遗骸继续清理。很快,景象变得悲壮。在火炮防盾下方和周围的冻土里,他陆续发现了三具被掩埋的红军战士遗骸。
他们的姿态扭曲,像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徒劳地想推动这门沉重的火炮,或者紧紧依偎在它旁边寻求最后的庇护。
岁月和冻土几乎带走了他们的一切,只剩下破碎的军服残片、几颗锈蚀的莫辛纳甘步枪弹壳散落在遗骸旁,还有一支枪托腐朽断裂、但枪管尚存的波波沙冲锋枪(PPSh-41),斜斜地插在泥土中,仿佛主人倒下时仍想抓住它。
冻土保存了瞬间的死亡。怀礼辉沉默地看着这三具环绕着火炮的遗骨,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带上挂着的那个小玻璃瓶——里面装着不同战场的泥土。他摘下磨损严重的皮手套,对着遗骸的方向,在胸前画了一个东正教风格的十字。/艘_艘_小^说¢惘′ *追?最^辛,章·劫.动作有些生疏,却异常郑重。
“安息吧,达瓦里氏。”低沉却不是很熟练的俄语在寒风中飘散开,很快被风雪吞噬。
接下来是更精细的工作。怀礼辉的目标是这门火炮本身,尤其是那个相对完整的炮盾。
防盾是火炮乘员面对敌方火力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战时士兵们最喜欢塞些“私人物品”的地方。他先用电镐小心翼翼地松动火炮基座周围的冻土,然后用自制的简易滑轮组和利用林中树木制作的简易绞盘,将这沉重的钢铁遗骸缓缓从它沉睡了七十多年的冻土墓穴中吊起。
锈蚀的钢铁摩擦着冻土,发出令人牙酸的低吟。当整个火炮被吊离坑底,悬在半空时,怀礼辉的目光立刻被炮盾吸引了。那面倾斜的钢板,正面布满弹痕和锈坑,背面则相对平整。他爬上方舱车顶,凑近炮盾背面仔细检查。
岁月的侵蚀在钢铁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在靠近炮盾右上角铆接缝附近,一大片锈蚀尤其严重,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凹陷区域。
怀礼辉用手指敲了敲那片区域,声音与其他地方厚实的“咚咚”声不同,带着点空洞的回响。更关键的是,在那片锈蚀区域的边缘,一道细微的、几乎被锈迹完全覆盖的缝隙,隐约可见!缝隙的走向,明显是人为切割后再焊接的痕迹,只是手艺极其粗糙,焊疤如同丑陋的蜈蚣爬在钢板上。
“夹层?!”怀礼辉的心跳加速了。他立刻从工具包里翻出一个小型除锈锤和一把尖嘴钳。先用锤子尖端极其小心地沿着那道缝隙轻轻敲击,震落覆盖其上的厚重锈痂。
随着锈块簌簌落下,那道人为的缝隙越来越清晰。缝隙边缘的焊点早己在漫长岁月中变得脆弱不堪。怀礼辉将尖嘴钳的尖端插入缝隙最宽处,屏住呼吸,手腕极其稳定地、一点一点地施加力量。
“嘎嘣…”一声轻微的脆响,一个锈蚀严重的焊点崩开了。紧接着,像是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沿着那条丑陋的焊疤,其他几个脆弱的焊点也相继断裂!
怀礼辉立刻停手,换用更薄的撬片,小心地插入缝隙扩大战果。几分钟后,一块巴掌大小、边缘极不规则的锈蚀钢板,被他从炮盾主体上完整地撬了下来!
一股浓烈的、混合着铁锈、陈腐纸张和微弱火药味的奇特气味扑面而来。炮盾的夹层暴露在眼前!里面没有预想中的金条或珠宝,只有一本被压得扁扁的、边缘严重磨损卷曲的小册子,静静地躺在黑暗了七十多年的空间里。
怀礼辉的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狂跳。他深吸一口气,戴上干净的白色棉布手套,极其轻柔地、用两指指尖捏住那本小册子的一角,如同对待最珍贵的易碎品,缓缓将它从冰冷的钢铁夹层中抽了出来。
小册子入手沉甸甸的,封面是深绿色的硬卡纸,边缘己经磨损发白。封面中央,一枚醒目的、由齿轮麦穗环绕的红色五角星徽记——苏联的国徽——依然清晰。徽记下方,是几行褪色但依然可辨的俄文印刷体大字:
ПРАВИЛА СЛУЖБЫ АРТИЛЛЕРИИ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
(红军炮兵勤务规范)
下方还有一行小字:ИЗДАНИЕ 1942 г.
(1942年版)
一本1942年版的红军炮兵操作手册!
怀礼辉小心翼翼地拂去封面上厚厚的浮尘,动作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