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禹映雪早已泣不成声,身体摇摇欲坠,几次险些晕厥过去。?h′u?l,i*a?n¢w^x,.\c?o_m+
雪春站在一旁,早已是泪流满面。她紧紧地咬着嘴唇,却怎么也止不住那汹涌而出的泪水。
苏临只觉得一股怒火直冲脑门,她猛地一脚踹在盛守德身上。
盛守德惨叫一声,一口鲜血喷出,整个人如断线的风筝一般飞了出去,重重地摔落在地。
“殿下……草民……知错了……”
苏临强压下心头的怒火,这盛守德,恶贯满盈,今日这一遭,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
“张府尹,将人犯押下去,严加审讯!此案,孤要亲自过问!”
孔正清躬身领命。
苏临的目光,落在了那片荒凉的山头上。
“孤决定,为盛正迁坟修墓,立碑刻传!将其生平事迹,单独载入县志,以彰其德,以慰其灵!”
盛禹雪再也控制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如雨下。
禹映雪搀扶着儿子,声音嘶哑:
“民妇……谢殿下大恩……谢殿下……”
孔正清心头一震,一股热血涌上心头。
他看向苏临,这位年轻的太子殿下,与传闻中的那个懦弱无能的储君,判若两人。
他不仅没有丝毫的怯懦,反而让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激情和力量。
迁坟、修墓、撰写县志,这些小事,本不该由他这位应天府尹亲自操办。?Dμ咸?{鱼:看?.书)2= ÷无t?错·′?内\;容~%
但他还是向苏临深深地行了一礼:
“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殿下所托!”
跟在孔正清身后的官差们,一个个都惊呆了。
他们从未见过自家大人如此郑重其事。
要知道,张大人可是堂堂的应天府尹,平日里,等闲的案件,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今日,这是怎么了?
莫非是为了太子殿下!
他们终于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太子,与传闻中,竟是如此的不同!
苏临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好,麻烦张府尹了!”
她心中清楚,这小竹庄,不过是她封地中的一隅。
还有更多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她正要离开,身后,忽然跪倒了一片小竹庄的百姓。
“殿下!殿下!”
苏临一愣,转过身,疑惑地看着他们:
“你们这是……?”“谢殿下——为草民——主持公道!”
小竹庄的百姓们黑压压跪了一地,一声声饱含感激的呼喊,汇成了一股洪流,震得苏临心头翻涌。
她低垂眼眸,看着眼前这些饱经风霜的面孔,心中五味杂陈。
这些人,竟然丝毫没有怪罪她这位太子先前的失职。?0?4?7^0-w·h′l/y..~c!o-m¨
苏临缓缓吸了一口气,稍稍俯身,朝着百姓们郑重地一颔首:
“诸位,是本宫来迟了,让你们受苦了。”
孔正清静立一旁,将苏临的举动尽收眼底,眸中飞快地闪过一丝赞赏,唇角也微微勾起。
他阅人无数,却从未见过有哪位皇族,能像这位太子一般,肯真心实意地向百姓致歉。
这位太子殿下,若当真是隐忍至今……那将来的成就,恐怕不可限量。
毕竟,这些年来,他默默承受了无数的骂名与质疑,却从未辩解半句。而今一出手,便赢得了民心所向。
孔正清收敛心神,上前一步,朝苏临恭敬地一拱手:
“殿下,若无其他示下,下官便先行告退了。”
苏临连忙侧身避开,还了一礼,语气诚挚:
“有劳张大人了。”
孔正清今日穿着一身朴素的蓝衣,见苏临对他如此尊重,心中颇为触动,也郑重地回了一礼。
随后,他便押解着梅家众人、吴县令、景捕头等一干人犯,缓缓离去。
苏临没有在小竹庄久留,登上马车后,便吩咐车夫前往封地内的其他几个庄子巡视。
她要亲眼看看,才能彻底安心。
一路上,山川河流的走势、各个庄子的具体情况,都被她牢牢记在了心里。
她甚至特意去了一趟埋葬盛正的那座荒山。
苏临弯下腰,用手指轻轻捻起一撮山上的泥土,又抬头望向那片阴郁的山林。
良久,她才转身,缓步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