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宋臣离开皇帝赵昀的宫殿后,杨过瞅准西周无人注意的时机,身形如电般一闪,瞬间便出现在了皇帝赵昀的面前。¢x_i¨a¢o+s!h~u\o,w`a!n!b_e?n¢..c,o-m′
赵昀正坐在桌前,手托着下巴,为着蒙古和谈破裂以及周义一事而忧心忡虑,陡然间看到眼前多了一个身影,吓得差点从椅子上跌落下来,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瞪大了眼睛,惊恐地叫道:“你是谁?为何无端闯入朕的宫殿,莫非是要行刺于朕?”
杨过见状,微微拱手,不卑不亢地说道:“在下杨过。”
赵昀听闻“杨过”二字,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的惊恐更甚,眼中满是难以置信,身子不自觉地往后缩了缩,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说道:“你……你就是杨过?你潜入朕的皇宫,究竟想干什么?想要对朕不利?”
杨过看着皇帝赵昀,神色坚定地说道:“陛下,放心,我此番前来,确实是来找你谈判的。我知道如今大宋局势艰难,蒙古和谈破裂,战事似乎一触即发,但陛下莫要焦虑,我杨过自有办法能让蒙古与大宋十多年不会发生战争。”
赵昀听闻,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与警惕,皱着眉头问道:“谈判?你要谈何事?你有何把握能说出这般话来?而且,你此刻突然冒出来说这些,估计也是带着条件来的吧。”
杨过微微点头,坦然道:“陛下果然聪慧。/搜,嗖`小`税+徃? ?首^发/没错,我确实有条件。我的条件就是,大宋千万不要答应蒙古此前提出的那些议和条件。陛下想必也清楚,那些条件看似能换来一时的和平,实则会让大宋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国土割让、财物输送,只会让大宋愈发积弱,百姓也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啊。”
赵昀听了,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说道:“你既然都知道那些议和条件,那还来这里干什么?你心里应该明白,为了能和蒙古议和,我甚至答应贾似道等人可是想着要用你的命去交换的,如今贾似道虽死,可这朝中上下,当初也是默许了此事的,你难道就不恨我们?”
杨过一脸凝重地说道:“恨,自然是有的。但那毕竟是咱们中原内部的事情,我们自己会解决。而当前最重要的是,皇帝应当与我们站在统一战线,共同对抗外敌。”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不仅如此,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在不释放忽必烈的情况下促成议和。”
皇帝赵昀听了杨过这番言辞,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微微点头,说道:“行,杨过,若你真能促成这不放忽必烈亦可议和的协议,让大宋与蒙古之间得以和平相处,那朕便不再追究你此前的种种‘罪过’,过往之事,皆可既往不咎。但你可要想清楚,若你所言皆为虚妄,只是骗取朕的信任,那等待你的,必将是朕的严刑惩处,你可明白?”
杨过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让人难以捉摸的笑容,他轻声说道:“陛下放心吧。/0.0~暁+说`网¢ ?首^发\”
声音虽然不大,但却透露出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说完,他转身离去,脚步轻盈而坚定,仿佛对这座皇宫毫无留恋。
赵昀看着杨过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暗自庆幸。
他觉得自己真是幸运,竟然能遇到如此仗义之人。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杨过的真实目的并非如此单纯。
杨过之所以答应帮助赵昀,其实是有着自己的盘算。
在他眼中,大宋这个王朝虽然己经走向衰落,但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而且,以他目前的实力,还远远不足以推翻宋朝。
所以,他选择暂时与宋朝合作,通过促进宋蒙议和来达成短暂的和平。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十年,对于杨过来说己经足够。
在这十年里,他将不断地联络各方势力,集结各种力量,为最终的决战做准备。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时,杨过将会毫不留情地发动攻击,打败外敌,然后再将矛头指向这个腐朽的王朝,一举推翻它。
杨过趁着夜色,匆匆离开了皇宫,一路疾行,不多时便来到了临安城外的那片熟悉树林。
一进树林,杨过便停下脚步,微微喘着气,随即仰头朝着树林上空大喊:“雕兄—— ”
声音在寂静的林中回荡,透着几分急切与思念。
正喊着,忽然间,天空中传来一阵清脆的鸣叫,那声音仿若穿透云霄,紧接着,一个巨大的黑影从高空俯冲而下,正是神雕。
神雕落在杨过身旁,瞪大了那双锐利的眼睛,紧紧地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