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成立志愿军的消息很快传到京师。*l¨u,o,l-a¢x¢s-w,.?c*o?m*
温体仁连夜修折,次日早朝便跪在丹陛前:
“陛下!楚轩擅招志愿军十万,远超圣谕规定的三万,此乃‘矫诏擅权’!《大明律》载‘擅调官军者,斩’,恳请陛下即刻下旨问罪!”
申用懋出列,手中捧着一叠《石柱新报》:
“温首辅且看!这些是石柱百姓的血书,皆言自愿从军,保卫田土。楚轩乃顺应民心,何罪之有?当年本朝戚继光编练戚家军,亦曾召募乡勇,陛下可曾治罪?”
“戚继光乃抗倭名将,岂同楚轩!”
温体仁猛地抬头,
“戚家军编练,有兵部明文,楚轩可有?且十万之众,粮饷从何而来?必是搜刮民脂民膏!陛下可还记得,唐之安禄山,便是以边军缺饷为名,收揽人心,终至叛乱!”
“住口!”
曹于汴怒喝,
“安禄山是狼子野心,楚轩是忠勇之士!石柱百姓分田得食,感楚轩之恩,自愿从军,此乃‘民心向背’!当年汉光武刘秀起兵,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今楚轩之师,亦是王师!”
温体仁冷笑:
“曹大人好一张利嘴!敢问,楚轩若有十万大军,加上白杆兵,总兵力已逾十二万,比三边总督麾下还多!此等兵力,若挥师东向,陛下能制否?”
“温体仁这是危言耸听!”
吏部尚书谢升上前,
“楚轩若有反心,何必等到今日?沈贼在四川肆虐,楚轩按兵不动,是为‘先固根本’。-2^8-看`书`网. ^追\最·新¢章\节!今百姓自愿参军,正可助朝廷平叛,此乃天赐良机,而非祸端。”
崇祯听着群臣激辩,目光落在御案上的密折——东厂奏报。
秦良玉目前暂住京营。
他端起茶盏,呷了口冷茶,缓缓道:
“楚轩擅招志愿军,虽出民心,然终究逾制。着令楚轩速报志愿军粮饷明细,不得再行扩充。至于平叛日期……令其十日之内,务必提报进兵方略。”
退朝后,崇祯在暖阁召见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
“秦良玉可有异动?”
王承恩躬身道:“回陛下,秦帅及其麾下白杆兵拱卫京师,并无异动。”
崇祯放下密折,走到窗边:
“传旨下去,秦卿守卫京师有功,赐蟒袍玉带,接入宫,朕要好好款待秦卿。”
王承恩心领神会:“遵旨。”
崇祯嘴角微微勾起:“大伴,知道吗?这叫以母为质,制其子也。”
此时的石柱,楚轩正站在新铸成的轰城炮旁,用手指擦拭着炮管。/1′1.k′a?n¨s,h!u¨.*c¨o′m~
王一飞递上朝廷圣旨:“将军,朝廷让咱们十日之内提报进兵方略。”
楚轩将圣旨随手放在炮架上:“告诉信使,方略已拟好,就等一件东西。”
“什么东西?”
楚轩望向成都方向,眼中闪过寒光:
“等火烧得更旺些。”
与此同时,成都大将军府的沈卫国,正将重庆抢来的金银堆成小山,对刘之勃笑道:
“听说楚轩招了十万民夫?正好,等打下保宁府,整个四川就只剩下石柱了,到时候咱们把石柱围起来,来个瓮中捉鳖!”
刘之勃看着堆积如山的财宝,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但愿如此。”
……
石柱军校校场,第一期三百名学员列队如松。
楚轩手持新式燧发枪,枪管经过精密镗孔,比初代缩短三寸却更显修长。
“接枪!”
楚轩将枪抛向排头学员王石头,
“此枪改良了击发装置,扳机簧力减轻三成,射程仍保两百步,精度却可命中三十步外碗口大小目标。”
他指着校场远处的箭靶,“王石头,试射三发。”
王石头单膝跪地,举枪、扣动扳机,
砰!砰!砰!
三声枪响,箭靶上三孔呈品字形分布,正中红心。
学员们低声惊叹,后排秀才出身的赵文远举手发问:“校长,如此良枪,为何不即刻装备全军?”
“因为要等。”
楚轩踱步到队列前,
“沈卫国二十万大军虽如乌合,但未尝败绩,骄兵必躁。我们以逸待劳,等他来攻。届时城头火器齐发,便是挫其锐气的最佳时机。”
他转向陈丰毅,“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