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的初冬寒风刺骨,楚云飞站在358团指挥部外的土坡上,望着操场上正在训练的士兵们。/鸿\特~小\说^王′ ~首,发_呵出的白气在晨光中迅速消散,他紧了紧身上的呢子军大衣,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那把勃朗宁手枪的枪柄。
"团座,各营连长都到齐了。"参谋长方立功从后面走来,递上一杯热茶,"按照您的吩咐,会议厅已经重新布置过了。"
楚云飞接过茶杯,温热透过搪瓷杯壁传到掌心。他抿了一口,苦涩的茶味在舌尖蔓延——这是当地老乡送的高末,虽然粗糙,却是老百姓的一片心意。
"方兄,你觉得咱们团的战斗力,比起日军甲种师团如何?"楚云飞突然问道,眼睛仍盯着训练场。那里,一队士兵正在练习拼刺,动作僵硬而笨拙。
方立功推了推圆框眼镜,谨慎地回答:"日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但我358团将士用命,未必就输给他们。"
楚云飞嘴角微微上扬:"方兄说话还是这么滴水不漏。"他转身向指挥部走去,"走,今天给大伙儿开开眼界。"
指挥部的会议厅已经焕然一新。原本的长条桌被移到了墙边,中央摆着一个巨大的沙盘——这是楚云飞花了半个月时间,带着侦察连实地勘测后制作的晋西北地形微缩模型。山脉、河流、村落,甚至主要道路都精确还原,比例尺精确到1:5000。
各营连长围在沙盘周围,交头接耳。一营长孙铭用手指戳了戳代表李家镇的小木块:"团座,这是要玩小孩过家家啊?"
"过家家?"楚云飞大步走入,身后两名士兵抬着个木箱,"孙营长待会儿可别惊掉下巴。"
木箱打开,里面是几十个精致的微型模型——坦克、火炮、士兵,全都按照真实比例缩小。楚云飞拿起一辆"坦克",底部刻着"九五式"三个小字。
"这是日军最新装备的九五式轻型坦克。"楚云飞将模型放在沙盘上,"装甲厚度6-12毫米,配备37毫米炮一门,机枪两挺,最大时速40公里。"
众军官面面相觑。二营长钱伯钧挠着头:"团座,您从哪搞来这些玩意儿?做得跟真的一样..."
楚云飞笑而不答。这些模型是他凭着现代军事爱好者的记忆,亲手雕刻上色的。虽然比不上专业模型,但足以用来战术推演。
"今天咱们演练的是'闪电战'战术。"楚云飞拿起一根细长的木棍,指向沙盘,"日军惯用中央突破、两翼包抄的老套路。但如果换成这样呢?"
木棍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弧线,绕过代表日军防线的红色小旗,直插后方。几个坦克模型被快速推进,后方跟着步兵单位。
"装甲部队快速穿插敌后,切断补给线,同时空降兵占领关键节点..."楚云飞边说边调整模型位置,"二十四小时内,敌军整个防御体系就会崩溃。"
会议室鸦雀无声。方立功的钢笔悬在记事本上方,墨水晕开了一片。孙铭张着嘴,半天才憋出一句:"这...这打法闻所未闻!"
"德国人已经在欧洲用上了,叫'闪击战'。"楚云飞故意透露一点"先知先觉","日军迟早也会学。我们得走在前面。"
他继续演示了几个现代战术:纵深防御、弹性防御、反斜面战术...军官们从最初的疑惑到渐渐入迷,最后个个眼睛发亮。就连一向稳重的方立功也忍不住凑近沙盘,仔细观察每个模型的摆放位置。
"团座,这些小人是代表多少兵力?"三营副周卫国问道,他是黄埔毕业生,对新鲜事物接受最快。¢删\芭-看-书\王^ .勉.废′阅?黩^
"一个步兵模型代表一个排,坦克代表一个连。"楚云飞赞许地点头,"现在,咱们来场实战推演。孙营长,你指挥日军;钱营长,你带国军。"
推演持续了整整一上午。起初,军官们还放不开手脚,但很快就被这种直观的战术模拟吸引。楚云飞不时叫停,指出双方的失误和机会。当孙铭指挥的"日军"被钱伯钧用迂回战术包了饺子时,会议室爆发出一阵欢呼。
"妙啊!"孙铭拍着大腿,"原来仗还能这么打!"
方立功悄悄把楚云飞拉到一旁:"团座,这些战术...真是您自己想出来的?"眼镜片后的目光带着探究。
楚云飞面不改色:"在陆军大学时研究过外军战例,结合咱们晋西北的地形做了改良。"他拍了拍方立功的肩膀,"方兄,时代在变,咱们不能总用老一套对付日本人。"
午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