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刻钟后, 内侍终于从殿内走了出来。\飕*飕~暁*税+网_ `罪,新~蟑.结.埂+薪·哙+
“宣百官入朝——!”内侍总管手持麈尾, 高声宣布道。
官员们依次缓慢入殿, 分立两侧。
文官居左,武官居右。
片刻后,内侍总管再次高声道:“皇上驾到——!”
百官齐齐行礼,山呼万岁。
元兴帝步入大殿,端坐在御座之上, 对众臣道:“众爱卿快快请起。”
大梁的早朝制度要求每个月集中汇报一次政务, 各部门轮流向皇帝简单总结一下这一个月以来的情况。
至于平时, 一般来说都是“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然而每次早朝都能拖很久,众大臣你一言我一语,至少也得一个时辰才能散朝。
如果碰上大量要紧事都堆在了一块,那超过两个时辰也是可能的。
就比如今日。
中书舍人郭子安率先向前一步,掷地有声地禀报道:“臣郭子安有本启奏。”
元兴帝微微颔首,“启。_3\3*k~s¢w·.\c¢o¨m_”
“陛下,臣接到西北泰和郡守上奏,其言西北战事不断, 流寇肆虐,扰乱乡里。据言郡守已经派遣地方官兵多次剿匪未果,又有北疆贼子频繁骚扰我大梁边境,使得边关士兵分身乏术,苦不堪言。还请陛下发兵援助,平内乱、定边疆,早日还西北百姓以安居乐业。”
元兴帝闻言,微微皱眉,“这些事朕怎么才听说?已经持续多久了?”
“这……”郭子安道,“奏书中并未明确告知,臣也是昨日才得知此事,心想此事事关重大,便一刻也不敢拖延,立即禀告陛下。”
“嗯,此事关乎边境稳固,朕须深思熟虑,再做决断。”元兴帝缓缓道,“兵部尚书李和昌、大将军顾怀仁、中书令陈斌、以及左右两位都御史,待会下朝后请留步,朕要与你们单独商议此事。”
“臣等遵旨!”几位大臣齐声应道。
“说起北疆战乱,朕倒是想起来,傅爱卿的长子在回京路上险中逃生,已经平安回来了?”元兴帝看向傅景渊。
“正是。”傅景渊上前一步行礼道,“承蒙陛下挂念,犬子命大,从那北疆刺客的刀下脱身,又幸得当地村民搭救,这才捡回一条命。′精~武_暁?税-惘? -唔¨错+内′容!”
“傅爱卿勤政为民,想必也是上天开眼,天佑英才,朕甚喜之!”元兴帝朗声笑道。
“臣代犬子叩谢陛下!”傅景渊连忙拱手行礼。
“既然令郎已平安回京,官职一事今日也一并定了吧。”元兴帝道,“众爱卿对此有何想法?”
吏部尚书张启东上前道:“陛下,太学祭酒楚维桢曾向臣举荐过傅尚书的长子,言其品德端正、文采出众,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吏部近来人手紧张,故而臣想让傅公子来吏部任职,也好帮臣分担一二。”
“嗯。”元兴帝点点头,“朕记得那孩子办事谨慎,不骄不躁,确实适合去吏部。那就如张爱卿所愿,任命户部尚书傅景渊之长子为吏部员外郎。下朝后礼部去拟一道旨意,择日入职即可。傅爱卿可有异议?”
傅景渊闻言面色大喜,连忙跪下行礼道:“臣叩谢圣恩!”
“还有,”元兴帝又道,“令公子半年前出使大齐,想必也颇有所获。还请傅爱卿总结其中具体事宜,上书一份与朕。”
“臣领命。”傅景渊立刻应道,“两日后定将其中细节呈与陛下。”
下朝后,傅景渊满面红光,掩盖不住的喜气,就连步伐都轻快许多。
不少大臣纷纷前来恭维。
“尚书大人,恭喜恭喜!令郎青年才俊,圣上又对傅家垂爱有加,我等真是羡慕不已啊。”
“是啊,尚书大人真是教子有方。下官回去也得好好教育一下我那不争气的儿子,让他多向傅公子学习才是。”
“哎,各位同僚言重了。”傅景渊哈哈大笑,对其他官员拱手道,“犬子年少轻狂,初入官场若有粗鄙愚钝之处,还得请各位同僚多多照看一二才是啊!”
傅景渊十分享受这种被众星捧月般地围绕追捧的感觉,心中不免有些飘飘然,但面子上还是十分谦逊。
上天保佑我傅家,傅景渊心想,虽然次子愚笨、三子不成器,但至少他精心培养的嫡长子还是十分拿得出手的。
然而傅景渊刚一回家,想把这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