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精彩小说网 > 曹操那些事 > 第204章 平并州叛乱

第204章 平并州叛乱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十一月,高干密谋派兵袭击邺城。′白¢马^书.院, ¨免,费?阅\读`

邺城守将,监军校尉荀衍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了有人想要作乱邺城,立刻发兵绞杀。

高干派去袭击邺城的士兵全部被诛杀,高干自己也被曹军阻击。

历史没有重来的可能,但若是高干详细谋划,或许将袭击邺城之事放在扰乱河东地区之前,至少也可以同时进行,不至于说说是密谋,可还没有动手就被发现。

高干起兵,从面上曹操已经知道了高干的意图,但从本质上讲,高干还没有做出特别的事。

驻军壶口关,那是为了自保,没有人谁过多关注。

谁能想到高干自保都还没有站稳,居然还敢去袭击邺城。

但经历河东地区的叛乱之后,曹操手下那些驻守邺城以及周边地区的官员就不这么想了。

他们已经可以预料到高干会有下一步动作,所有的目光都会聚集到上党郡。

此时高干想要密谋,而且是密不透风的那种,几乎不可能。

所以,尽管高干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绝对能秘密袭击邺城,却依旧被荀衍发现。

荀衍是颍川荀氏家族成员,都是智慧的代表,原本想要瞒过他就不容易,更何况已经有了苗头呢。~s,h!u·b`x!s`.?c.o-m?

处理完幽州事务的曹操收到消息,立刻命乐进、李典率军征讨,自己则率领大军赶来。

高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若是被曹操前后夹击,就没有退路了。

生死攸关之际,高干破釜沉舟,奋力一击,逃出了重重包围,率领残军往壶口关奔去。

乐进、李典领军追击,一路追到壶口关下。

壶口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上高干报了必死的决心顽强抵抗,乐进和李典二人尝试多次都未能攻克。

回到邺城的曹操听闻此事,心中不免恼火。

大军仅仅休整了个把月,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正月,曹操命儿子曹丕坐镇邺城,亲率大军西征壶口关。

正月里,寒冬的威力尚未完全减退,河道尚未完全解封。

曹操已经年过五十,长途跋涉对他来说已经不是年轻时候那么容易,况且西征之路需要翻山越岭爬过并州的天然屏障太行山,对于曹操本人而言是巨大的考验。

大军进入太行山后,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路上荆棘丛生,大雪覆盖了山路导致很多将士容易踩空,军相当困难,粮草辎重补给更是困难重重。¢三?叶!屋¢ ~追/最\新\章`节¨

但一路上,曹操与土卒同甘共苦,让众多士卒颇为感动。

由此大军依旧保持着高昂的气势,一路到了壶口关下。

事后曹操写下了《苦寒行》,来怀念攻打壶口关的一路艰辛,也表达曹操心中拔壶关的志向与决心。

当真是: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高干听闻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壶关,加上本来的乐进、李典军,自料兵势上不能相抗衡,遂出壶口关城,留部将夏昭、邓升守城,自己跑到匈奴部落,向匈奴单于求救。

但单于拒绝了高干的请求。

面对高干拒不投降,曹操站在城前,当着全城的人面,恼火地下令:城破之日,所有人员坑杀。

曹操的本意是想要用武力来威胁守城众人,希望他们速速投降,不要做无谓地抵抗。

可恰恰也是这一道命令,让壶口关城中的守将和所有人都誓死抵抗。

就像当初陈胜吴广起义一样,左右不过一个人头落地,倒不如揭竿而起,命运还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曹操一连数月强攻都没有攻下壶口关。

这时,曹仁的话点醒了曹操。

他说,围城攻郭,必须向敌军宣示活门,这是为了替其开辟生路。如今主公向敌军宣告城陷必死,那敌人势将坚心死守。而且此城坚固,城中粮多。攻则士卒疲伤,守则迁延日久;这样顿兵于坚城之下,强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计。

曹操当即收回命令。

果然,曹操这一举动就给了壶口关守将活门,众人守城的意愿逐渐薄弱。

很快,曹仁与李典、乐进等人便强攻壶口关。

壶口关城破。

高干失去了天然的屏障,只能带着几个亲信南下,想要投靠占据荆州的刘表。但在路过上雒县时,被上雒县都尉王琰与严干抓获,身份暴露被斩杀。

高干身亡宣告着并州叛乱终止,上党郡也基本平息。

这时候并州的治理变得尤为重要,统帅并州的人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