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精彩小说网 >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 第211章 额外的采访

第211章 额外的采访

舞台上已经站满了人。+天+禧¨暁*说!王· ?首/发~方稷被乡亲们推到最中间,老崔和几个村干部站在他左边,文工团的姑娘们站在右边。铁柱正忙着把冯知微往前推:"知微拍照呢,别躲啊!你可是大功臣!"

黄雅兰快步走到方稷身边,刚要说话,小玲突然从人群里钻出来,一把抱住了方稷的腿:"方专家!"孩子清脆的声音让全场都笑了起来。

张干事眼前一亮,迅速举起相机。

就在这一刻,黄雅兰优雅地侧身,想要靠近方稷;而方稷却弯腰抱起了小玲;铁柱正巧回头喊人,军大衣的下摆扬了起来;冯知微被推得一个踉跄,眼镜都歪了;老崔笑得见牙不见眼,缺了颗门牙的豁口都露了出来。

"咔嚓!"

这张后来登上《农科日报》头版的照片,成了那一年最动人的画面:方稷抱着小玲,黄雅兰保持着优雅的侧身姿势,却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显得有些滑稽;铁柱的大衣像展翅的鹰;冯知微扶眼镜的手定格在半空;而背景里,是粮仓斑驳的墙壁和乡亲们真挚的笑脸。

拍完照,黄雅兰急匆匆地走过来:"张记者,那张不行!我都没准备好,重拍一张吧!"

张干事收起相机,指了指已经被乡亲们围住的方稷:"你看还有机会吗?"

黄雅兰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x.i~a\o′s?h`u′o\z/h~a+i+.¢c¢o,m^她耳垂上的祖母绿耳环在煤油灯下闪着幽暗的光,就像她此刻复杂的心情。

联欢会散场时,张干事收拾器材,发现黄雅兰独自站在粮仓门口。夜风吹乱了她的长发,昂贵的羊绒围巾上沾了一点灰尘。

"那张照片..."她欲言又止。

"会很真实。"张干事头也不抬地说。

黄雅兰沉默了很久,"明天...我能去看看麦田吗?"她轻声问,"就看看,不进去。"

张干事抬起头,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姑娘。月光下,看起来竟然有些稚气未脱。

《农科日报》编辑部,主编办公室。

张干事将洗好的照片和整理好的稿件放在主编桌上,照片最上面一张,正是那张"意外"的合影,方稷抱着小玲,黄雅兰侧身站在一旁,铁柱的大衣飞扬,冯知微扶眼镜的手停在半空,背景里是乡亲们淳朴的笑脸。

主编推了推金丝眼镜,目光在照片上停留了几秒,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鑫!丸`夲\榊`栈* ,已¨发′布?罪·辛¢章`踕?他抬头看向张干事,笑容温和:"拍得不错,很生动。"

张干事点点头,没说话。

主编又翻看了几张其他照片,文工团的姑娘们在粮仓里表演,乡亲们围坐在一起鼓掌,铁柱咧嘴笑着调试设备,方稷蹲在田边查看麦苗……唯独没有黄雅兰"精心设计"的单人特写或与方稷的"艺术性"合影。

"就上头版吧。"主编合上文件夹,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随口一提,"对了,这次文工团去慰问,应该有不少感触吧?"

张干事心里一紧,但面上不显:"是,乡亲们很热情,科研团队也很辛苦。"

主编点点头,突然转向门外:"高记者,进来一下。"

高记者推门而入,脸上挂着圆滑的笑容:"主编,您找我?"

"文工团这次去东北慰问,收获不小。"主编慢条斯理地说,"你给文工团的领队,黄雅兰同志做个小专访,让她谈谈这次去的感受,让大家能从更多维度了解到科研人员的辛苦。"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高记者一眼,"能做好吗?"

高记者立刻会意,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我一定把文工团同志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挖掘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科研工作的伟大!"

张干事站在一旁,心里冷笑,这哪是要报道科研人员的辛苦?分明是要给黄雅兰一个单独出镜的机会,弥补照片上的"缺憾"。

主编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张干事:"你的报道就按这个上,照片选得不错。"

张干事知道,这句"不错"里藏着多少不满,但他只是平静地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三天后,《农科日报》头版刊发。

张干事的报道占据了主要版面,那张"意外"的合影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标题是《田野上的希望:本溪冬小麦试验田见闻》。报道详细记录了科研团队和乡亲们共同奋斗的故事,没有刻意渲染,却格外动人。

而在报纸的右下角,高记者执笔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