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后的第三周,试验站迎来了意外的访客。¢薪+完_夲!鉮?占+ ~首·发·一辆黑色红旗轿车缓缓驶入院子,车门打开,周部长精神矍铄地走了下来。
"方稷啊,你们这次可是给国家长脸了!"周部长握着方稷的手用力摇晃,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喜悦,"那篇论文在日内瓦农业论坛上引起了轰动,连联合国粮农组织都发函询问合作事宜。"
铁柱端来刚摘的椰子,周部长接过喝了一大口,抹抹嘴继续说:"谢谢,是张铁柱吧?这几年你和你老师的名字时不时就能传回部里,小伙子前途不可限量,和你老师好好学,争取将来能接棒你老师的工作。"鼓励完铁柱,周部长看回方稷,"部里决定,把'丹江1号'列为国家重点推广品种,首批在黄淮海地区试种50万亩!"
方稷心中激动,身侧的手微微发抖。五十万亩,这意味着他们的研究成果将真正惠及千万农民。
"方老师!咱们得好好庆祝庆祝!"铁柱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俺来做几个拿手菜!"
方稷眼睛难得弯成了月牙:"好,就按你说的办。"声音里透着久违的轻松,"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不用您操心!"铁柱搓着粗糙的大手,像个准备大显身手的孩子,"俺去集上割两斤五花肉,再捞条活鱼。冯技术员说她会拌个凉菜..."
傍晚时分,试验站的小院里飘起了袅袅炊烟。铁柱腰间系着粗布围裙,正在临时搭建的土灶前忙活,锅铲与铁锅碰撞出欢快的声响。!看!书_屋-小*税*惘+ `勉.费\岳-黩/
"知微,把那筐青菜递我!"铁柱抹了把汗,古铜色的脸庞被灶火映得发亮,"再切点姜丝,要细点儿!"
冯知微挽着袖子,手法生疏但认真地切着菜,眼镜片上沾了一层水雾:"铁柱,你这手艺跟谁学的?这刀工也太厉害了。"
"嘿嘿,"铁柱憨厚一笑,手里的菜刀舞得飞快,"俺爹教的。哎哟!周部长您来啦!"
周部长背着手走进院子,身后跟着方稷、郑国栋和郑怀山。老部长深深吸了口气:"香!真香!这是做的啥?"
"家常菜,"铁柱用围裙擦擦手,"红烧鲤鱼、地三鲜、小鸡炖蘑菇...都是东北做法!"
郑怀山眼睛一亮:"真香啊!"他凑到灶台前,深深一闻,这酱香味堪称顶级过肺!
方稷帮着支起简易餐桌,声音里透着久违的轻松:"今天咱们好好庆祝庆祝。铁柱,需要帮忙就说。"
"不用不用!"铁柱大手一挥,"您几位坐着喝茶,等着吃就行!"
不一会儿,诱人的香气弥漫整个院子。周部长坐在藤椅上,看着方稷铺开项目图纸:"来,给我这个老头子详细讲讲,你们是怎么攻克这三道难关的。"
方稷点点头,指着图纸上的标记:"首先是花期调控。我们用了特殊的光照处理,让小麦和偃麦草同时开花..."他的讲解深入浅出,郑国栋不时补充技术细节。¨微¨趣?暁?税*蛧· `唔¨错!内\容!
郑怀山听得入神,突然拍腿大笑:"妙啊!用秋水仙素处理杂种,这法子比我当年强多了!"
"菜来喽!"铁柱洪亮的声音打断了讨论。他端着一大盘金黄油亮的红烧鱼,鱼身上撒着翠绿的葱花,汤汁还在滋滋作响。
周部长夹了块鱼肉,细细品味后竖起大拇指:"好!这手艺,开个饭馆都够格!"
众人大笑。郑国栋举起茶杯:"来,为我们团队的每一位干杯!特别是铁柱,从田间到厨房,样样拿手!"
铁柱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黝黑的脸上泛起红晕。晚风轻拂,小院里洋溢着欢声笑语。这一刻,没有实验数据,没有学术争论,只有一群为中国农业奋斗的人们,享受着来之不易的轻松时光。
星光渐渐明亮,郑怀山摸出旱烟袋,满足地吐着烟圈:"小方啊,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我是真放心了..."
部里特批建立原种场,由方稷的团队直接负责原种生产。
原种场选址在海南岛内陆的一片隔离区,四周是茂密的橡胶林,进出都要经过三道检查。
铁柱带着保卫科的小伙子们,把整个原种场围得像铁桶一般。这里的安保都是"三班倒"的巡逻制度,连只麻雀飞过都要登记。
"这哪是种麦子,简直是守金库啊!"新来的技术员小声嘀咕。
春天来临的时候,第一批"丹江1号"种子发往了黄淮海平原。方稷带着团队北上,亲自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