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天启”这个年号时,林笑心中咯噔一下,总觉得有些不祥。
只是看着隆武帝那决绝的表情,他至始至终都没有出言反对。
时光流转,济郡的改革让大夏士绅们看到一条不一样的路。
这些人嘴里说着不要,行动却十分诚实,当隆武帝开始将济郡改革推广开来时,纷纷为了谁先谁后吵得不可开交。
曾经的顽固派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股浪潮席卷全国,有心阻止,却无力回天。改革就这么稳步地推进了下去。
看着每年的税金都在翻番,隆武帝早就乐不可支了。
天启元年八月初,学宫内,一间草庐中。
曾夫子躺在摇椅上,眼神微眯。
他的身旁,几大弟子神色哀伤。
“自从国师羽化,夫子的身体就每况愈下。”曾夫子大弟子,未来的学宫之主范文中低声说道。
林笑望着榻上神情淡然的曾夫子,心中想起了国师羽化前的话语。
“曾老匹夫,这辈子和我斗了那么多年,我一旦走了,他定然活不过第二个冬天…”
“林笑来了吗?”曾夫子睁开眼,颤巍巍地伸出手。
林笑忙上前,握住了那只枯瘦的手掌。
“你是我最满意的学生!”曾夫子低声说道,“那个老匹夫非要将你带上那条路,现在看来还是他技高一筹啊。有了你,咱们大夏现在也算是太平盛世!”
他闭上眼,好似在回忆从前。
“我们俩斗了那么久,也只有你出现后,才收起性子开始合作。可惜了,现在想来我还真是一个腐儒。”
曾夫子缓缓睁开眼睛,握紧了林笑:“笑儿,为师,有点想他了。”
他的目光望向天空,在那里几只白鹤发出了清脆的鸣叫,再看时,已然消失。
林笑眼中热泪盈眶,短短一年,两位师父先后离去。
曾夫子一生并无子嗣,学宫的弟子们就是他的子嗣。
出殡当天,学宫弟子们披麻戴孝,队伍从学宫一直排到了朱雀门。
前来送行的百姓跪了一地。
隆武帝立于城楼,望着那无尽的缟素,心中哀恸。
“大夏的两座高山,都倒了……”他喃喃自语,目光穿透人群,落在了队伍最前方的那个年轻身影上。
“那么,新的高山,又该是谁?”
林笑吗?应该是吧!
然而,就在当晚,一封没有署名的信,悄无声息地放在了镇南王府的书桌上。
信纸上只有寥寥数字,东海异动,蓬莱现世!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