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以后,一个一个都坐的稳稳当当的观察局势。
只有某个二代勋贵,听说皇上要善待建文后人了,马上就坐不住了。
这位二代勋贵呢,不是别人。此人姓朱,单名一个勇字,目前掌管京营,袭爵,成国公。
……
汉王府。
朱高煦捧着茶杯,一边品茶,一边透过茶杯中腾起的热气,悄悄观察着朱勇的反应。
“殿下,皇上下旨,要善待建文后人,那我们这些当初跟着皇上打赢了靖难之役的人,到底算什么?”朱勇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您是皇上的亲儿子,您得去劝劝皇上,这样做,岂不是让我们这些人寒心么?”
“成国公,我纠正一下。”朱高煦放下茶杯,淡淡的回答道,“跟随皇上打赢了靖难之役的,是你的父亲东平王。皇上登基的时候,你才只有十几岁。”
“这……”朱勇一时语塞,眼珠子一转,又马上继续开口,“殿下说的是,可末将只是替那些父亲的袍泽们感到不公啊!”
“替谁不公?”朱高煦面无表情的问道。
“当然是……”朱勇的话说了一半儿,突然停了下来,他发现眼前的汉王殿下好像隐约有点不高兴。于是他琢磨了一下,放缓了语气,“殿下,您想啊,当时建文听信小人谗言,对皇上苦苦相逼。皇上为了天下苍生,不得己才起兵靖难……”
“成国公。”朱高煦打断了朱能的话,“你好像没听明白我刚才说的话。”
朱勇不敢在言语,乖乖坐好,等朱高煦继续往下说。
“跟随皇上打赢了靖难之役的,是你的父亲东平王,而不是你。如果要向皇上鸣不平,那也是应该由跟随皇上打赢了靖难之役的功臣们来鸣不平,而不是让你来。”
嘶……汉王什么时候长脑子了?
朱勇有点懵。
“皇上要做什么,我们这些做儿子的,做臣子的,只管照办就是。”朱高煦用右手轻轻的揉着自己的左手小拇指,看似漫不经心的说道,“你如果对皇上的旨意有看法,自己去跟皇上说。”
“可是……殿下,您也是……”朱勇下意识说道。
“我也是什么?”朱高煦突然面色一冷,“我也是皇上的臣子,我对皇上的旨意没任何意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