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二人心里都清楚得很,无论云端宁有没有说过那样的话,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只能乖乖跳进皇后设下的圈套里,并且吃下这个哑巴亏。
云端宁抬手阖眸揉着太阳穴,叹了口气,“容我想想吧。”
萧煦动了动唇,沉吟了半晌,道:“你若不愿,本王同父皇解释便是。”
云端宁闻言暗自苦笑,你萧煦的日子又能好过到哪里去?皇后话既已说出去了,这事若不了了之了,便是在陛下那里落下个失言失信的印象,本身就不受宠,彼时便又更是雪上加霜。
这事可大可小,往小了说是她一时失言,往大了说就是欺君罔上。若是皇后再捏造事实,混淆圣听几句,陛下说不准还会迁怒萧煦。
“不必劳烦殿下,羲和可以解决。”
默默揽下这个重任后,她有些头疼。
她自决意嫁萧煦,便接二连三出祸事。
未嫁入王府之前,即在路上遭人伏击;入府后的新婚当夜,府上又寂寥冷清,无人重视;闲来无事随萧煦去一趟青鸾山,本为赏景,哪知又遇刺;出府游玩都能撞上一群顽童,口口声声要她和萧煦一道死;莫名其妙叫疯子皇后盯上,百般刁难,甚至不惜使这般下三滥的手段坑害她。
凡此种种,简直让人匪夷所思,甚至往昔她大盛国富民强之际,他国质子在大盛也不曾如此如履薄冰。
晚膳后她终于忍不住问沉香。
“宫中并无人与殿下交好吗?”
“岂会?”沉香忙摇头否认,“信王殿下自幼同殿下一道长大,十分要好呢。”
“信王?”
云端宁一愣,记起那日她快马加鞭,跑废两匹马,才终于赶在那信王进门之前,通知萧煦回府。
沉香接着道:“信王是当年陛下醉酒后临幸的一个宫女所生,因那宫女福薄,生下信王不久便染上恶疾走了。那时信王还未满一岁,陛下怜惜信王年幼丧母,便将他送到皇后宫中,自此他便在凤仪宫中长大。”
“信王殿下秉性宽仁,心慈良善,当年在宫中便一直护着殿下,而今也是时常挂念着,前些日子还遣人送来了生辰礼呢。”
云端宁点头,那信王她虽不曾打交道,不过观其言行,委实对萧煦颇为关怀。她微叹了口气,心下略略有了宽慰,起码不是孤立无援了。
不过眼下最紧要的倒不是萧煦,风口浪尖上的可是她自己。
她默了默,不抱希望地看向沉香,“那陛下所好你可知晓?”
她还未嫁来长息时,便对长息这位永嘉皇帝颇有耳闻。父皇说这皇帝心思深沉,喜怒无常,不大好相与。
谁知沉香这时候竟是靠谱起来了,很是自信地道:“陛下似乎极爱沈子游先生的墨宝,昔日在宫中,我在陛下寝殿里,瞧见了好些沈子游的字。”
沈子游?
云端宁当然听说过这个名字,长息的书法大家,师从名声赫赫的“大字之祖”欧阳复,尤善正楷,一手小楷写得轻灵俊秀,如臻化境。
她恰好自大盛带了沈子游的字!
父皇好书画,曾重金买来许多他的墨宝,她挑了几副看着顺眼的,没成想竟是阴差阳错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她心下一喜,转头唤杜若:“杜若,去将我从父皇处拿的几副字找来!”
杜若还未来得及应,一个声音立刻截住了她的话。
“不可!”
主仆三人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惊得俱是一愣,齐齐转头循声看向门外。
只见苏悭立在门口,一脸肃然。
他顿了顿,抬脚迈步进来,又重复了一遍:“不可送沈子游的字。”
云端宁见他说得慎重坚决,便半信半疑地问:“为何?”
苏悭拧眉,“陛下并不喜欢沈子游的字,相反,他还颇为厌恶。”
“绝无可能,”沉香听了忙急着反驳:“陛下寝殿中几乎随处可见沈子游的字画,我不曾看错了的。”
“是!陛下是收藏了许多沈子游的真迹,但这并不代表他喜欢。”
云端宁听懂了他的话中意,眯着眼看向他。
“先生和陛下,相熟?”
苏悭一滞,侧首别过眼神,面无情绪道:“我不过一介平民,岂敢与陛下论亲疏?”
云端宁仔细打量着他,倒是不曾见过他神色这般慎重过,且一提及陛下,他似乎情绪都不大好,刻意在回避这个话题。
沉香叫他二人说得云里雾里的,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