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
“殿下才华远胜于我!”
他的神情中满是真诚,充满敬仰。
这些年,尽管他四处漂泊,讲学读书,却始终坚守理想,未曾放弃。
心中始终挂念着国家百姓,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治理国家、拯救民众、强化军队的大政方针。
杨士奇从未想过有这样的妙策。
他对朱允熥由衷钦佩。
自己只能谋划些计谋,费尽心机,终究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而吴王殿下却能想出如此精妙的治军之法,这才是大道啊!
吴王真是大才!
杨士奇对朱允熥的敬仰又加深了。
他虽未中举,却是真正的读书人。
心中所想的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家”。
或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
再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能够辅佐一位明君,那将是多么幸运啊?
没想到,他真的遇到了。
不仅被慧眼识珠,像伯乐一般看重他。
使他从平民一跃成为王府上宾,甚至拜他为师。
眼看就要被立为储君,未来执掌大明帝国。
而他作为帝师,前程不可限量。
更重要的是,此人天赋异禀,提出的办法总是出人意表,却又极为高明。
这样的人如果有一天登基称帝,治理大明,必将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而他作为辅佐者,也将流芳百世。
想到这里,杨士奇觉得恍如隔世。
要知道,昨天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百姓,甚至莫名被关进地牢,未来一片迷茫。
不知不觉间,杨士奇的眼眶湿润了。
他为遇到这样的明主而激动得落泪。
朱允熥并未察觉,他笑着说:“别急着夸我,先好好想想明天去见皇爷爷,该怎么应对。”
“这是你第一次面圣,一定要拿出真本事,可别让皇爷爷小看了我亲自请来的老师。”
杨士奇转过身,悄悄用衣袖擦干眼泪,笑道:
“虽然陛下之前听殿下说了,但因为殿下遇刺的事,陛下身体不适,龙体未愈,明天大概率不会召见我!”
他又想起一事,说道:“军事学院的学生这么特别,是不是让陛下当院长更合适?”
“殿下只需任副院长就行。”
“否则,满朝的勋贵武将、都督、指挥使都是殿下的**。”
“权力过大,恐怕会引起猜忌。”
朱允熥轻轻摇头,语气平静,“不必在意。”
在他看来,若祖父真的有意立他为储君,绝不会对他存有疑心。
外界流言蜚语,不过浮云过眼。
他深信祖父并非这样的人。
况且,他若真想成为储君,早已直言不讳。
设立军事学院,分明是在为将来布局,壮大自身势力。
这些举措皆是公开之举。
若请祖父担任院长,自己仅挂副院长之名,未免显得刻意且虚伪。
祖父身为九五之尊,出行本就不易。
加之年迈体弱,即使挂名也难以履职尽责。
如此一来,自己这副院长反倒没了正当理由招揽学生。
那些武将、勋贵、督军等,自认归属于祖父麾下,而非他。
他只能依靠私下结交来争取支持。
这不是让自己陷入困境吗?
朱允熥自然不会这么做。
杨士奇听后有所触动。
忽然忆起今日朝堂上蓝玉的表现。
蓝玉的话语令人震惊。
直言即便故太子谋逆,他也愿追随。
换作其他**,蓝玉早该身首异处。
然而,在祖父面前,这样的言论却赢得了称赞。
这位开国**实在难以用常理揣测。
想到此处,杨士奇不再多言。
“殿下既如此自信,那就照您的意思行事。”
二人正在交谈时,门外侍卫高声通报:
“宫中传来圣旨!”
这是杨士奇事先安排好的规矩——有访客即刻告知。
听到消息,杨士奇急忙出门迎接。
不多时,一位太监捧着圣旨缓步而入。
他步伐沉稳,目中无人。
每一步都透着威严,仿佛俯瞰众生。
侍卫与杨士奇纷纷行礼,他却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