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玉是在王媒婆爽朗的笑声中醒来的。
崔氏没想到王媒婆会突然登门,又惊又喜,顿觉瞌睡了有人给递枕头的畅快。
“……小玉能干还孝顺,大家都看在眼里呢。像小玉这么好的姑娘,十里八乡都难找。只是小玉年纪在这摆着呢,也得抓紧了,你说是不是?”
这话说到崔氏心坎上了,点头称是,“就是这话,我也不求别的,就想让闺女找个正经人家,知道疼她的。”
王媒婆了解崔氏是一心为姑娘好,与只顾着拿闺女拢钱的李婆子截然不同。
“为人父母都是为了子女好,小玉什么都好,就是身子单薄了点,生孩子……”
不等王媒婆说完,崔氏赶紧解释,“不怨孩子,是咱家太穷了,吃不饱饭可不就不长肉吗?小玉还没来葵水,等再大些发育了,个子身段就都长开了。”
崔氏担心王媒婆不信,赶紧拿自己举例,“你看我们这一家人哪有一个小个子的,都是高高大大的。何况都说女儿随娘,我可是生了西个儿子,小玉将来一定差不了。”
这个王媒婆是信的,村里农户吃不饱,也有不少姑娘不长个,20 左右才来癸水,不是什么稀奇事。
“大妹子,我信,咋能不信呢。只是毕竟是眼下说亲,也不好再多等两年,20 多的老姑娘亲事就更难了,头婚怕是都没了。”
王媒婆看似东拉西扯的闲话家常,实际就是要降低崔氏的预期,不然知道这么多人家求娶赵小玉,那还不得挑花眼。
这样的姑娘也不是没有,王媒婆经验老到,这一步步都是算计好的。
崔氏听得连连点头,王媒婆句句说到她心坎儿里了。
“是呀,所以我才急。还得请您给小玉多费心张罗。这谢礼我都准备好了。”崔氏掏出一个红包塞到王媒婆手里,有 50 文。
李婆子吓了一跳,女方也有给红包的,一般也就 10文 20 文,从没有崔氏这么大方的。
崔氏是真心疼她这个闺女。
王媒婆颇为动容,她自己也有个女儿,想了想说:“不满你说,是有几家托我来你家说和。我呢从中挑了几家条件好的,家里富裕,最重要的是人品也不错,我说你给听听……”
崔氏听得眼冒精光,激动的嘴都快瓢了。
王媒婆见崔氏高兴成这样,料想这事成了七八分了,笑呵呵的说:“婚姻大事你们两口子好好商量一下,也不急在一时,想好了给我回个话。”
“好、好,我们商量好了就找您安排。”
……
两人又客气寒暄一通。
王媒婆摇着帕子神气的走出院门,门口己经围了许多人,李婆子也靠在门框上满脸阴沉的盯着她。
方才两人不欢而散,王媒婆愣是没答应给李婆子撮合她相中的那些富裕人家。
王媒婆轻咳嗽一声,完全不将李婆子放在眼里,正了正衣襟,摆出胸有成竹的架势。
她有预感,赵小玉这门亲事要是说成了,她的名号就能压过老对手。
赵小玉的这门亲事很重要。
围观的村民明知道王媒婆是来给赵小玉说亲,可是当着竞争对手的面也不好凑到跟前问自家儿子/孙子/侄子/外甥有戏没戏,只有暗自较劲。
反倒是不相干的一个妇人大咧咧的打听,“王婶子,给小玉说亲呢,怎么样了?”
王媒婆笑咪咪的,但是半点不漏,“小玉长大了,也该说亲了。”
有人眼红的调侃,“是得好好挑挑,小玉这么能赚钱,这聘礼可得多要一些。”
王媒婆故意瞥了一眼李婆子,趾高气扬的说:“赵家可说了,聘礼他们一分不留,都给小玉自己收着。赵家是真疼闺女,他们全家可是把小玉当宝贝一样养大的。”
“这倒是,咱们这还有谁不知道赵家最宠赵小玉。”
说到这,众人不禁看向李婆子,他们家卖女儿赚聘礼也是远近闻名。
李婆子细长的脖子一梗,怒气冲冲的回瞪回去,“我看你们谁家不收女儿聘礼了,在这看什么热闹。”
没人搭理李婆子,李翠花勾搭王秀才偷欢的事情村里都传开了,大家看李婆子就更没什么好脸色,只觉得和她多说一句话都嫌脏。
刚刚那个妇人突然开口问:“女大三抱金砖,王婶你看我儿子成不?”
王媒婆愣了一瞬,“我记得你儿子才 14 吧,这不胡闹吗?”
妇人上前,亲近的挎着王媒婆的胳膊说:“我儿子长得壮实,14 岁都比我高了,再说女大三抱金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