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小普以不二证道无我,肉身化虚空,成就天身。+齐,盛+小·说-网+ ?首.发\
世人皆知修行人之升天,却不知升天乃是提升维度。
若没有认知打破肉身桎梏,何来天人身之可能?
若没有对天心之博大宽广了解,如何能成为天体之存在?
须知仰观天之浩瀚,却是迈出了修行的第一步。
修行有成者皆亿万人中难得一成,可见维度上升之不易。
此是闲话不提,且说小普脱凡升天,仍是循着前世灵山修行之因地而归。
此刻西方天界灵山之中,小普已盘膝坐在灵山藏经阁的飞檐上,月光透过千年银杏的枝桠洒在他泛黄的经卷上。
只因《金刚经》中一句:"须菩提,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小普已知想要从天人再次上升维度之不易,故闭关巩固当下之境。
彼时,他手中的《伏羲氏易经》突然泛起微光,龟甲纹路般的金色符文如活物般顺着指尖钻入眉心。
这是他闭关参悟《金刚经》百日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灵气共鸣。`s,w¨k~x¨s_w/.,c~o^m¨
"一阴一阳之谓道......"
小普默念着经文中的句子,忽然想起飞升前在姑苏城遇到的那位卖卦老人。
当时他还是个刚剃度的小沙弥,老人用枯枝在青石板上画了个阴阳鱼:
"小师父可曾想过,佛法中的因果轮回,与这易经的阴阳消长,本就是一枚铜钱的两面?"
此刻,他的识海里浮现出当日老人画卦的场景。随着易经符文的深入,那些被佛理洗涤过的记忆碎片突然有了新的排列组合。
原本晦涩难懂的《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竟与《易经》的"刚柔相推,变在其中"产生了微妙的共振。
当第一缕晨光染红东方天际时,小普突然睁开眼睛。
他发现自己的袈裟不知何时被夜露浸透,而怀中的《伏羲氏易经》正散发着柔和的光晕。
指尖轻轻拂过书页,龟甲上的裂痕竟与灵山的山势暗合,每一道纹路都对应着藏经阁内某部典籍的经眼。
"原来如此!"小普喃喃自语,
"佛说缘起性空,易讲阴阳不测,看似不同,实则都是在破执去妄。′j\i¨n+g¨w_u\h·o,t¨e~l′.?c?o\m*"
他站起身,衣袂上的晨露化作点点佛光,在朝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唉!想不到你竟能自己打破肉身的桎梏,成就天身,我原想为你成就佛身的。"
就在这时,藏经阁深处传来一声悠长的叹息。
"现成的佛道你不走,却非要创造一个不二之道。
唉!徒儿你这是修仙修傻了啊!
罢了罢了!
为师也只能尽力帮你一把!"
小普转身望去,只见旃檀功德佛的金身微微发亮,佛像掌心的莲花突然绽放,露出一颗晶莹剔透的舍利子。
舍利子中,隐约可见伏羲氏手持蓍草推演八卦的虚影。
小普双手合十,舍利子化作一道金光没入他的印堂。
刹那间,他的神识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太古洪荒。
伏羲氏正站在黄河之滨,观天地变化,取法于河图洛书。此刻,仿佛是有所感应,竟是冲小普微微一笑。
而在他身后,无数先民正将八卦刻在龟甲、兽骨之上,那些纹路中蕴含的智慧,与灵山的佛法交相辉映。
……
当小普从顿悟中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的戒疤竟多了一道。
更奇妙的是,他的左眼中流转着阴阳鱼的图案,右眼则闪烁着莲花状的佛光。
这种佛易交融的异象,让他想起《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小普,你可知晓为何要兼修《易经》?"
虚空中传来师父的声音。
小普抬头望去,只见一朵金莲缓缓飘落,莲台上放着一本古朴的《连山易》。
"弟子愚钝,请师父明示。"
小普恭敬地接过经书,发现封面上的"连山"二字竟是用佛骨舍利写成。
"佛法修心,易理修身。心身不二,亦能证得无上菩提。"
声音渐消,莲台化作点点金光融入《连山易》。
小普翻开书页,发现里面的卦辞竟与《金刚经》的经文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