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精彩小说网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 第67章 李嬷嬷

第67章 李嬷嬷

的气势,李嬷嬷渐渐没了脾气。她不再像之前那样吵闹,虽然心里可能还有些不服气,但也只能暂时作罢,听从了王熙凤的劝告。王熙凤这一番软硬兼施的劝解,既维护了李嬷嬷的面子,又解决了当下的矛盾,展现出她在贾府处理事务的精明能干。

3.与贾母关联

在《红楼梦》中,贾母对李嬷嬷的态度和她在贾母心中的地位是有变化的。起初,贾母对李嬷嬷十分认可和尊重。李嬷嬷作为宝玉的乳母,将宝玉照顾得白胖可爱,这一工作成果得到了贾母的高度赞赏。在贾母眼中,李嬷嬷是尽心尽力照顾宝玉的功臣,所以给予她较高的地位和一定的特权,让她能自由出入宝玉住所。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李嬷嬷居功自傲、倚老卖老的行为逐渐显现。她擅离职守、拿走宝玉留给他人的食物、与丫头们争宠等举动,引起了宝玉的不满和反感。贾母疼爱宝玉,看到宝玉对李嬷嬷的态度,她对李嬷嬷的好感也逐渐降低。李嬷嬷在贾母心中的地位不再像从前那样稳固,开始慢慢下滑。但出于往日的情分,贾母也没有过分苛责她,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她了。

六、李嬷嬷形象的象征意义

1.历史人物映射

有人认为《红楼梦》中的李嬷嬷象征着明朝名将李成梁。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源于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的相似性。

从地位和影响力来看,李成梁在明朝辽东地区位高权重,长期镇守辽东,战功赫赫,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而李嬷嬷在贾府中,凭借着是宝玉乳母这一身份,也曾有过较高的地位,在府中众人眼中有一定的体面,在一些事务上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从行为表现上分析,李成梁后期居功自傲,生活奢侈,在辽东地区的一些举措引发了不少争议。李嬷嬷同样如此,她自恃对宝玉有养育之恩,居功自傲,擅离职守,拿走宝玉留给他人的食物,还与丫头们争宠,这些行为逐渐引起了众人的反感。

然而,这种象征的合理性也存在一定局限。《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人物形象塑造是为了服务于整个故事和主题。虽然李嬷嬷和李成梁有相似之处,但不能简单地将两者完全等同。作者塑造李嬷嬷这一形象,更多是为了展现贾府的人际关系、等级制度以及人性的复杂,而并非单纯地映射某个历史人物。所以,李嬷嬷象征李成梁的观点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绝对化。

2.社会现象隐喻

李嬷嬷这一形象在《红楼梦》中隐喻了诸多社会现象。首先,反映了长辈与晚辈之间复杂的关系。在传统观念里,长辈对晚辈有养育和教导之恩,晚辈理应尊重长辈。李嬷嬷作为宝玉的乳母,早期与宝玉关系亲密,但随着宝玉长大有了自主意识,李嬷嬷仍以长辈姿态过度干涉,引发了宝玉的反感。这体现出当长辈不能与时俱进,理解晚辈的成长和变化时,双方容易产生矛盾,反映出社会中长辈与晚辈在观念和行为上的代沟问题。

其次,李嬷嬷的行为凸显了倚老卖老的不良风气。她自恃曾有养育之功,便擅离职守、随意拿走宝玉留给他人的食物、与丫头们争宠等。这种行为在社会中并不少见,一些人凭借自己的资历或过去的功劳,不遵守规则,为所欲为,试图获取特殊待遇。他们不考虑自己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只图自己方便,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此外,李嬷嬷与丫头们的矛盾,也隐喻了职场或群体中因地位变化而产生的心态失衡和争宠现象。当曾经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有些人会通过贬低他人来证明自己,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七、李嬷嬷形象的文学价值

1.丰富故事内容

李嬷嬷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增添了故事的曲折性。她与宝玉之间从亲密到冲突的关系转变,为故事发展埋下了诸多伏笔。宝玉因李嬷嬷吃了豆腐皮包子和枫露茶而发怒要撵她出去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宝玉性格中叛逆的一面,也让读者看到了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

李嬷嬷与袭人等丫头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拓展了故事的维度。她对袭人的辱骂,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纷争,使得贾府的生活场景更加生动逼真。同时,王熙凤劝李嬷嬷的情节,展现了王熙凤在贾府处理事务的精明能干,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内部的权力结构和管理模式。

此外,李嬷嬷的行为和心态变化,如倚老卖老、争宠等,为故事增添了许多戏剧性元素。她的存在让《红楼梦》的故事不再局限于宝黛爱情和贾府的繁华,而是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使整个故事更加丰满、曲折。

2.衬托主要人物

李嬷嬷对《红楼梦》中贾宝玉、袭人等主要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

在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