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羡慕
堂屋内的气氛却越发凝重。虽然表面上说要再观察观察季阳,可是大家都明白这孩子有多大能耐。
实操能力在宏观大势洞察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趁势而上的基础是,你得把形势看清楚。
看着神色平静的小弟,诸明天河心中泛起一丝酸涩。自家闺女怎么就碰不到这样的同学呢!要是季阳能做他的女婿该多好!
“大哥,”诸明毅忽然问道,手指轻轻敲击着茶杯,“刚才小阳拼的那个手机,你怎么看?”
诸明华摇摇头:“不太看好。”
他转头看向诸明远:“老幺,你家女婿打算进军手机行业?”
“他没说,不过看样子应该是。”诸明远道,目光透着几分思索,“他之前提过要走数创制造这条路,做手机也不奇怪。”
“做手机对他来说还为时过早,估计是闹着玩呢。”诸明华琢磨着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诸明毅点点头,转而问道:“老幺,大豆的事情怎么说?现在粮食这块都归你管,你准备怎么办?”
堂屋内的气氛骤然凝重起来。之前诸明远进京开会时,他们几个已经打过招呼了,对目前的情况都很清楚。
前两年赚得盆满钵满的境外资本,毕竟国际四大粮商始终觊觎着我国的榨油产业,一直在寻找机会。这就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在国家粮食命脉之上。
根据上次会议达成的意见,如果想在这场大豆博弈中胜出,必须发动一切力量囤货。这也是远景集团作为民营企业能参与协调会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大豆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螺纹钢是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而在饲料领域,我们集团在全国可是垄断企业。
但囤货谈何容易?国内每年大豆短缺量高达两千五百多万吨,而且还在不断上升。大豆本身虽然耐储存,可以存放2-3年,可要是硬碰四大粮商的操作,国家至少要准备5000万吨大豆。
以现在每吨2200元的价格计算,需要耗费上千亿资金。全球每年的大豆产量也就两.6亿吨,算上产地国自用量,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大豆总量不过几千万吨。
硬抗,这等于要把国际市场上的大豆都收光。到时候价格肯定远不止2200元一吨。
现在就算签了远期合同也没用。远期交易中,等价格跌到谷底时,买家宁愿洗船赔违约金;价格过高时,供应商也可以选择违约赔付。
更何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向上,码头一直都在超负荷工作。即便收购到五千万吨大豆,全国各大港口年吞吐总量才三十亿吨,新增的这部分必然会造成堵港。
在众人眼中,这已经是个僵局。能做的,只能竭力保护榨油产业不落入外资之手。
诸明远却想起季阳的话,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我家孩子提到,这一仗不必硬打。”
“不必硬打?什么意思?”诸明天河一脸困惑,眉头紧皱。
定价权和市面上80%的货源都掌握在国际四大粮商手中,还不必硬打?
诸明毅正要说什么,忽然愣住了,看着诸明远哭笑不得:“诶!老幺,你现在说话一副"有子万事足"的样子!”
诸明远哈哈大笑,挑了挑眉:“那孩子说的很在理啊。”
诸明毅想了想,这话还真是无法争辩。SARS疫情对大豆市场的冲击,那孩子的判断力比花大价钱请的专家还准,这让他们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个未满十八岁小伙子的建议。
“小阳怎么说?”诸明毅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季阳的方法并不复杂:开源做不到,那就节流。在居民食用油领域打破大豆油一家独大的局面,提倡多样化食用油搭配;至于工业用油这块,遏制住失控扩张的根源。
诸明华一脸古怪地看着老幺:“真让那小子说中了?”
林雅在一旁笑着点头:“是小阳说的,那会儿他可是让我涨了见识。”
说着,她又将那天车上季阳对她讲的内容重复了一遍。
奶奶开心地笑了:“你们两个,是有福的。”
林雅的三个妯娌听了这话,面色说不出的纠结。特别是诸葛雨的二伯母,一对漂亮双胞胎的妈妈,这时候内心百感交集。
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攀比。
林雅和诸明远夫妇隐晦地对视一眼,默默对视一笑。
炫耀自己没什么意思,炫耀孩子才是正经。以前他们只能显摆诸葛雨的成绩和艺术成就,不过在咱们家,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