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看了一眼认真在听并做记录的林晓,继续说:
“知情意行的统一,是一个涉及心理学和德育的术语,主要描述的是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本文搜:当看书 dangkanshu.com 免费阅读
在0-3岁幼儿发展训练重点,认知发展的知方面,主要有:感官探索:提供不同材质(软/硬/光滑/粗糙)、声音(摇铃、自然声响)、颜色的安全物品。物体恒存概念:玩"躲猫猫"游戏,藏找玩具。语言启蒙:面对面缓慢说话、指物命名("这是红色的球")、重复婴语发音。简单分类:区分水果、蔬菜、玩具,整理积木、辨别颜色。
在情感发展的情的训练方面:主要是安全依恋:及时回应需求,保持稳定的照料者。还有情绪识别:对着镜子做表情游戏,比如说:宝宝现在笑得好开心呀。以及共情培养:轻柔抚摸哭闹的玩偶示范,"小熊摔倒了,我们轻轻摸摸它,抱抱它,给它安慰吧"。这样孩子以后不容易哭闹,所以经常哭闹的孩子,就是缺爱,也就是家长不懂如何爱孩子,太少拥抱孩子。甚至有些家长,本身就有拥抱恐惧症。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社交启蒙:比如同伴游戏和其他幼儿一起玩积木,打招呼和挥手说"拜拜"。
第三个方面,意志力发展的意的训练。包含:专注力保护:比如提供单一玩具,不频繁打断自主探索。不要一会儿宝宝喝水,一会儿宝宝摆不好妈妈帮你。导致孩子长大后缺乏专注力,还有就是有目标的爬行训练也是培养专注力的重要手段。
行训练就是行为,行为是指个人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作出的反应,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比如,不能打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外要给孩子做简单选择训练,不能什么都要,比如:"要香蕉还是苹果?"仅限2个选项。慢慢可以扩大为五选一。还要让孩子把其他的分给家人,培养孩子富有的行为习惯,而不会自私。
更重要是挫折体验训练:允许尝试够不到玩具,允许做不好,允许重做,家长可以在观察后适时协助他,但要说明如何做,而不是替代。最后一项是生活规律,也就是:固定进食和睡眠时间,建立生理节律,养成良好习惯,吃饭时候一定在饭桌上,不能满地跑,也不能吃玩后,自己就去玩。
林晓问:“那训练中还要注意什么?”
大海说:“注意事项是所有活动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所以孩子玩的时候,大人要专注陪伴,不能离开,不能看自己手机,要发现孩子问题,记录下来,以后加以训练。还有就是,区分训练和自由娱乐,训练就是训练,娱乐就是自己玩。 重点在于快乐互动,这个框架是参考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依恋理论,每个孩子不同,要根据个体月龄发展速度灵活调整。”
林晓说:“那这样,我的孩子很多都达不到啊。”
大海说:“所以,我们在不同年龄段,要训练孩子不同内容,如果孩子心智和行为成熟,就可以超前训练,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比别人聪明的原因,因为训练有素。那我继续讲1到3岁各个年龄段训练要点。
1 - 3岁是孩子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语言、注意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如同房子的基石,基石稳固,房子才能建得又高又稳。”
“1岁左右,孩子如同探索世界的小探险家,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一座等待挖掘的巨大宝藏。他们主要通过感官和动作来认识这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用小手去触摸各种物品,感受它们的质地,是柔软的绒毛,还是坚硬的木块;用小嘴去品尝,探索什么是甜,什么是酸。这个时期爬行训练是整个人生训练的重点,决定以后孩子专注力,耐力,抗挫折力,成就感。所以要训练孩子有目标,有时间的爬行。
这个时候,他们还开始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像‘坐下’‘抱抱’,同时也会尝试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这是语言发展的萌芽阶段。比如,孩子可能会含糊地叫出‘爸爸’‘妈妈’,那一声奶声奶气的呼唤,对家长来说,简首就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仿佛所有的疲惫在那一刻都烟消云散。还记得兰兰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的时候,你是不是满心欢喜,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到了2岁,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增强,他们仿佛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频繁地使用‘我’‘我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他们能说出一些基本的需求语句,像‘我要喝水’‘我要抱抱’,这表明他们开始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