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初奇点悬浮在虚空坟场的中心。*天*禧!暁\税·蛧! _更/辛?嶵!全\
那灰蒙蒙的光晕如同宇宙初开时最原始、最纯粹的“存有”,倒映着整个支离破碎的银河战场。战场上最后的轰鸣己经沉寂,只剩下空间结构不堪重负的“呻吟”、能量逸散的“嘶嘶”声,以及幸存者们灵魂深处的茫然与窒息般的死寂。
它平静地悬浮着,没有波动,没有威压,只有一种绝对规则般的恒定存在感。
构成“叶千尘”这个体的喜怒哀乐、挣扎执着、所有鲜活的记忆与情感,都己在九大骰子与混沌星核的终极熔炼中,被彻底分解、提纯、最终融入这片无垠的“存在”本身,成为了构筑宇宙法则的冰冷基石。
他不再“是”谁,他“是”规则。如同熵寂终归于热寂,天械锚定于秩序,噬星者沦为了纯粹收割逻辑——攀登至宇宙顶点的代价,似乎就是剥离所有属于“个体”的温度,最终成为维系星空运转的、冰冷宏大却无情的一个符号。
就在这时——
“呃……” 一声微弱至极、如同游丝般的呻吟,从下方那漂浮的残骸中传来。是羲和。
她静静地悬浮在一片巨大的战舰残骸旁,双眸紧闭,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
那身曾经流淌星光的战衣黯淡无光,胸口代表着创生与毁灭平衡的微光几乎彻底熄灭。破碎的空间裂痕不时在她身侧划过,带来丝丝冰凉危险的寒意,她的气息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被这战后的虚无彻底吹散。
混沌光球-原初奇点微微转向了羲和的方向。
没有情感的牵动,没有意识的波动。这仅仅是规则本身的“观测”——如同宇宙中,星系会对临近的陨星牵引产生微弱的引力偏移。
然而,就在“观测”完成的刹那——
混沌光球表面,那片永恒恒定流淌的灰蒙蒙光晕之上,极其极其细微地,荡开了一圈涟漪。
轻微得如同宇宙背景辐射的偶然波动,短暂得超乎所有时间单位的计量。但它确实存在过。如同绝对平静的深潭,被一颗尘埃的重量压下了亿万分之一毫米的凹陷。
下一瞬——
一道纯粹、温和、不带任何情绪,却又蕴含着最本源“生”之规则力量的混沌能量流,如同宇宙母亲最轻柔的呼吸,无声无息地流淌而出,精准地覆盖在羲和那几乎断绝生机的躯体之上。
它小心翼翼地包裹着她,如同一件无形的襁褓。这道规则能量流并不狂暴,甚至有些“笨拙”:
它抚平了羲和周身紊乱、濒临崩溃的混沌之力,将它们强行收束回沉寂的核心;
它探入她胸口几乎碎裂的墨点奇点与白光源泉,如同一双无形的、极其温柔的手,小心翼翼地将崩裂的结构暂时弥合,阻止了本源力量的彻底溃散;
它在她周身构建起一层薄如蝉翼、却隔绝了外部空间风暴与有害辐射的混沌薄膜;
更为根本的是,它稳定了羲和体内最微观的粒子与能量波动,阻止了她在昏迷状态下因环境恶劣而加速走向彻底的“物质解离”与“灵性消散”。~萝?拉+小-税, ^蕞?新?彰′结*哽*辛^筷+
这一切过程,高效、精准、毫无波澜,完全符合能量最优传输与物质稳态维持的最高法则模型。
但又是那么不同。
这道能量流的“温和”与“守护性”,与它刚刚抹除噬星者首领时展现的绝对冰冷的“否定”权柄,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它没有攻击性,只有对“存在”本身的维系。
做完这一切,混沌光球内部的流转似乎没有丝毫变化,羲和的气息依旧微弱,但至少暂时脱离了最危险的魂飞魄散边缘。
紧接着,没有丝毫停顿,那枚混沌光球如同开启了某种预设的宇宙程序,核心处灰蒙的光芒微微明暗了一次,如同无形的“目光”扫过了这片饱受摧残的银河战场——扫过那些僵立如同雕塑、灵魂被恐惧和茫然冻结的幸存者,扫过万灵圣殿崩溃后残存的生命光点,扫过天械枢纽散落的冰冷逻辑碎片,扫过宿命之环飘散的时间尘埃,扫过这片支离破碎、空间结构布满裂痕、无数星辰熄灭的星域…
然后,一个不蕴含任何情感、却又如同宇宙基石律动般的声音,平静地、清晰地响彻在每一个存在的意识本源中,不容置疑,亦无需理解:
“指令序列·执行:”
“任务:‘万灵圣殿’,形态解构。转化路径:‘生命枝蔓’。散逸规则:融入亿万类地行星生命核心,滋养根脉,延续火种。执行优先级:最高。”
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