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纰漏,都有可能酿成大错。崔娴当时听的胆战心惊的,结束之后长出一口气。感慨这几个孩子,运气是真不错。
与两个孩子分别,她回去大院,也没见到小婉。
对于小婉的病急乱投医,真把弟弟交给两个同样年岁不大的孩子,这种冒险行径,崔娴也能理解。
她也才五岁,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六神无主,除了哭,根本就没有解决办法。好不容易有一根救命稻草,甚至都无法分辨是否可靠,就拼命抓住想拯救弟弟。
幸好,刘谊那俩兄弟是靠谱的。全程下来,没有节外生枝招惹上新的麻烦。至于不让他们告诉小婉,关于韩红兵现状的一切,也是多番考虑,总之,对谁都是好事。
至于韩家,崔娴也是一肚子的愤慨。阮湘媛死了之后,他们对那俩孩子,甚至说不当人也不为过。
她以为,好歹也会拉扯大了。却没想,韩朱氏早就开始盘算,要把他们送人的事情。甚至毫不避讳,在小婉面前就谈论此事。
韩红兵,也算是因祸得福吧。这件事,就慢慢的消化在各自的心中。从那之后,谁也没有再提起过。偶尔崔娴在大院,遇到小婉,孩子对她是笑脸相迎。
尤其是吃上一颗糖果的时候,乖巧的坐在崔娴身边,很享受那片刻的美好时光。卸下了照顾弟弟的重任,也不用再惶恐弟弟会到个穷苦人家,即便现在她的日子依旧不如意,但小婉好好似轻松许多。
崔娴也不知道,自己去当知青之后,小婉的日子会过的如何。只想争取当下,能让她体会到一点温暖。
时光不等人,但会以各种方式在每个人的身上,留下蛛丝马迹。宋坤教四个小朋友打拳很认真,经过十来天的学习,一套军体拳打的有模有样。
尤其是金花、银花两姊妹,变化非常明显。身板溜直,眼底自信十足,连与人交谈的时候都不再畏缩,已经出现落落大方的苗头。
这也多亏了,崔娴给他们请了宋坤当师父。男生教授方式,与女生不太相同。一招一式,都要个挺胸抬头,彰显自信。
本身宋坤也是个胆识过人的,教授徒弟的时候,也要求他们大大方方。首先要敢,其次再说行不行。
在这种锻炼之下,小女孩的自信也被激发出来。加上晨跑和跳绳训练强度不低,短时间就让她们俩身上的婴儿肥,慢慢的褪去,肌肉线条增加许多。
任谁都得说上一句,这俩孩子蜕变的太快。
崔娴这个师父满意,金花、银花的父母更是满意。谁都希望自家孩子,可以越来越好。尤其是张科长,每天都会听女儿们,说白天训练发生的趣事。
夫妻俩都感慨,拜师崔娴太明智。
崔娴的日子,也是按部就班的在过着。河滩、大院来回跑,休息日的时候,就去置办需要的东西。
顾家忙着国庆嫁女,办嫁妆,忙得很。大院里,逢人见到,都会提前恭贺几句,等待喜宴开始,也会带红包去沾沾喜气。
但没想到,比顾家办喜事更快的,却是韩家。阮湘媛尸骨未寒,韩家就已经有媒人登门,给韩志强介绍对象了。
院里大妈大婶讨论了毕瞎子的话,难怪韩红兵他娘,大白天都要打伞来抱走孩子,留在这屋里还有的好?
有后爹就有后娘,哪里还有好日子可图,可怜小婉那丫头,真是苦命,将来的日子可有的熬了。
有了之前的舆论,谁也不好意思上前照顾,否则问一句:关你屁事,你是她爹啊?
就足够让人当场难堪到,下不来台。
纵使是有心人,心疼小婉那丫头,整日脏兮兮、可怜巴巴的,却也不敢往前凑。
也就只有像崔娴这样的,时不时给她一颗糖,留给她一块肉,让小婉能得一些温暖。也能让她的日子,可以支撑下去。
韩家那边要办喜事,崔娴听到似乎已经不震惊了。那种人家,什么事情办不出来。
只是可怜,小婉真正的苦日子,怕是马上就要来了。
与顾家大张旗鼓的张罗不同,韩家那边悄悄的,好似没有要结婚这事儿似的。崔娴回来,也没见有什么异样。
不过大院里都说,韩家的喜事肯定要比顾家早。
要是孙英没上班,崔娴的消息也能跟着灵通许多。她不关心韩志强什么时候娶新妇,只想知道小婉的一切。
韩家办事的确,如同大院其他人议论的那样很快。据说新妇,是在门口沟说的一个漂亮的黄花大闺女,叫杨新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