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道圣旨。
大唐最精锐的弓箭兵“江淮弩手”登场了。
这江淮弩手,可是大唐军中,赫赫有名的弓兵精锐。
顾名思义。
江淮弩手大多来自江淮地带。
他们各个善于弓弩之术,其所用之弩,皆是精心打造。
而且,江淮弩手使用的一种特别的战术——攒射法。
即选择敌军阵营中一点进行集中射击,提高射击密度和精准度,从而极大增强杀伤力。
历史上,更有五百弩手成功击退了五万大军的辉煌战绩。
所以,在整个轻视弓弩的唐王朝。
唯有这么一支精锐的弓兵特种兵队,独领风骚几百年。
大唐朝堂之上。
文武百官皆知此次江淮弩手出征意义重大。
这一战不仅关乎着河西走廊的安危,更关系到大唐的军心士气。
若能凭借江淮弩手之力,成功击退那神秘的长矛部队,必能重振大唐军威。
因此,在李世民降下圣旨后。
各州道上,八百里快马就将这一消息,传往了各地边塞。
势必要让大唐周围的国家知道。
大唐这次认真了!
那些觊觎大唐疆土的国家都必须掂量掂量,他们有没有资格跟大唐叫板。
“长孙大人,父皇为何不多派一些江淮弩手去?”
长安城头上。
太子李承乾一脸不解地看向长孙无忌。
在他看来,大唐有好几万江淮弩手,好歹也派个几千出去,壮一壮声威。
长孙无忌看着自己这外甥稚嫩的心计,不禁心中有些担心。
他严肃道:“殿下,我大唐声威何须靠人力堆砌?那江淮弩手各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手,五百人足以应对。”
但李承乾显然没有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他依然固执道:“五百人就能震慑周围小国,五千人是能十倍震慑,岂不更妙哉?”
长孙无忌心中叹了口气。
若非李承乾是自己的亲侄子,又贵为大唐太子。
按照长孙无忌的心性,他都懒得废话下去。
“殿下,你可曾想过陛下的心思?”
长孙无忌还是决定提点一句。
李承乾一脸茫然,挠了挠头道:“侄儿不知,还望长孙大人明示。”
长孙无忌眉头微微皱起,耐着性子又问道:“那李凌当初对付大唐五千精锐铁骑时,用了多少兵马?”
李承乾依旧是一头雾水,摇了摇头道:“侄儿未曾关注过此事。”
长孙无忌见状,心中顿时有些生气。
他语气也加重了几分,“殿下,你连李凌这个对手都不关注一下吗?要知道,当初那件事……”
话说到一半,长孙无忌忽然意识到不妥,赶忙住了嘴。
李承乾却一脸不屑,撇了撇嘴道:“舅舅,那李凌不过是侄儿的手下败将。当初在长安便是声名狼藉的纨绔子弟,如今即便在西域折腾出些动静,也不过是小打小闹,根本不足以让侄儿放在心上。”
长孙无忌看着李承乾这副模样,心中暗忖这太子如此轻敌,
将来若真遇到大事,恐难担当大任。
他正欲再劝,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殿下,你要知道,李凌可是只用了几百人就击败了程咬金!”
“什……什么?”
李承乾微微吃了一惊。
他本该表现得再惊讶一下。
但出于傲慢,他不愿承认这是多么惊人的一件事。
“哼,这混蛋运气还不错。”
李承乾依然撇了撇嘴。
长孙无忌知道,李承乾还是没有发现重点。
他叹了口气。
索性一股脑说道:“李凌仅用几百人,就煞了我大唐威风,我大唐要想重振军威,自然不能用几千、几万人马。否则,如何能重振军威?”
“陛下如今也用几百人,就是要告诉西域各国,大唐有着天下最精锐之师!”
李承乾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恍然大悟,立马拍手赞道:“父皇果然深谋远虑啊!”
长孙无忌看着他这后知后觉的样子,无奈地翻了个白眼。
又语重心长地说道:“殿下,切不可再小觑了李凌,此人能在西域迅速崛起,必有其过人之处。”
“舅舅,您过虑了。”
李承乾却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大声道:“我大唐拥有几万江淮弩手、几万玄甲军、几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