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速通奥地利,都寄吧哥们。_h.u?a′n¨x`i!a¢n¢g/j`i!.+c~o^m+
随着音乐的进行。
哈迪意识到了一件事。
自己似乎太局限于身份的职业认知,以至于忽略了真正的事实。
指挥家,鼓手?
这一刻,哈迪终于回想起,眼前这位真正的大哥,是超技练习曲的祖师爷。
可以说是钢琴界的隐身第一人。
从《幻想即兴曲》再到《西班牙走私贩》,这人在钢琴上离谱的也不是一天两天。
这《蓝色多瑙河》的钢琴演奏,很清晰的产生了交响化的处理,完美发挥钢琴本质的同时,在力道上的拿捏简直要让在场的众人浑身颤抖。
河水,该如何演绎?
不同的河,在演绎起来是完全不同的。
起码。
多瑙河与黄河的外在观感就是绝对不同的。
一旦时值与音域上同时变“窄”,那就不是河,而是溪。
若是不够流畅,那叫死水,甚至是井水。
可如果速度太快,质感又会更倾向于江与川流。
当然,最难的还是在力道。
不能太弱,可能会变成路边一条,不能太强,不然要变大海,在不强不弱的这个范畴中,仍然有着极致离谱的强弱色彩区分。
黄河要奔腾,但多瑙河更偏向平静的氤氲水波。
令现场人震惊的是。
李灿将奥地利特色的圆舞曲节拍律动与河水的演绎结合的严丝合缝。
三拍子的圆舞曲就是最简单的“哒哒哒”。
而奥地利风情的律动,为了让后撤步的质感更加圆润,二拍子稍抢,却又保持着音符时值不变,就会变成“哒哒.哒”。
在这样的微微抢拍中,稍作强弱音的处理,居然将河水水波涟漪的质感也顺带进行和谐表达,在演奏中,简直堪称点睛之笔。
这在哈迪观感中更加炸裂了。
明明喝的有些上头,精神偏向于亢奋,表演变的随意而奔放。
但却又有着极致强烈的细腻反差。
最先开口的中年人已经傻了。
乐迷为什么会更倾向于现场?因为现场不会因设备丢失信息,观感上无比强烈,完全不是录制能相提并论的,这种最直观的接触带来的是最直观的炸裂感。
这就好比世界上任何8K屏幕的分辨率在真实度上都无法比拟人眼一般。
录音也无法比拟真实的现场。
真实的大师体验,会给人留下无与伦比的印象。
中年人已经确信,或许,当自己死亡的那个瞬间,回想起一生难忘场景的走马灯中,这一幕将极为清晰。
音乐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停的。
惊醒人们的是李灿喝酒时的吨吨声。,8!6′k?a·n^s?h?u·.¨n-e*t+
众人来不及鼓掌欢呼,哈迪马上就是一连串的惊叫,德语不自觉的脱口而出,甚至已经破音。
翻译也跟着一起破音,慌的不行。
“诶呦我的李先生,您可悠着点!!”
“.他是这么说的。”
“没事没事。”
李灿哈哈一笑,轻轻挥手。
倒是听劝的放下了手中的酒瓶。
还笑呵呵的对哈迪挑了挑眉。
“回头把谱子给你们,版权直接转让到奥地利音乐家协会,就当是我的见面礼。”
上头归上头,但绝对清醒。
只不过哈迪却感觉自己有点不清醒了。
这一幕要是被徐清教授看见,一定会嘻嘻出声,然后感慨自己教的版权大法被玩出花来。
“真的?!灿!这是真的吗?”
“唬你干嘛?当然是真的,都寄吧哥们。”
李灿笑呵呵的拍了拍哈迪的肩膀。
前半段是英语,最后一句话,直接用上了纯正的汉语。
版权而已。
如果以这种形式作为礼物赠送,那这首作品的意义将会超越音乐本身。
饶是哈迪什么都懂。
但事情突然砸头上,还是会变傻。
其他人倒是没意识到李灿和哈迪这几句话会有如何重大的影响。
见李灿似乎真没什么反应,众人便欢呼起来。
“我的天呐,这真的是梦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