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人的社交平台上都有好些点赞之交吧?
有的是没见过面的纯网友——当然,熟龄人士的纯网友不太可能会是游戏啊论坛里遇到的那些啦,指的一般都是工作中或生活里为了办理某种业务而添加的联系人,少数是长期有联系需求的,必须留在联系人列表里,多数是可能只有那一次需求丶为了备着将来还有用丶暂时先不删的。
也有的是见过但关系并未近切到足以成为朋友的熟人,比如某个当年没说过话的老同学,或其他班其他届的校友。
对於叶澜初来说,梅雨就是点赞之交的老同学之一。
哦,比点赞之交多一点吧,她偶尔也会给梅雨评论。
刚开始加她微信时,叶澜初给梅雨的朋友圈评论还挺多的,毕竟既新鲜,也仍有进一步发展关系的热情,后来她的评论就越来越少了,因为梅雨是做市场营销出身,如今又做公关,工作需要和习惯双双使然,她每天发的正能量鸡汤太多了,仅次於微商们。虽然比起微商们据说是统一文字图片甚至发布时间的鸡汤来,梅雨的正能量鸡汤都是自己编辑的真实生活与工作,透着股真诚,但也因此而没有微商们的鸡汤那么养眼,而且都是那些内容——公司福利好啦,健身身材好啦,努力有收获啦,评论多了之后,渐渐就词穷了。
所以,当这天叶澜初看到梅雨发了条吐槽自己手机屏幕摔碎的朋友圈时,终於又找到了评论的动力。
“无图无真相!”——她饶有兴味地说。
梅雨很快回覆:“老大,屏幕碎是截屏截不出来的好吗……”
叶澜初:“我知道,你可以另外找个手机拍嘛!”
梅雨没再回覆,但片刻之后,叶澜初看到她又发了一条新的朋友圈:“看到我说手机屏幕摔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买一部新的寄给我,而不是让我拍照给你看知道吗!说的就是你!@叶澜初”
叶澜初的第一反应是:先不说咱俩有没有熟到那个程度吧,朋友圈不是这样圈人的好吗大姐……你手动打在正文里,我不一定看得到啊……
但她没跟梅雨说这个,因为她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梅雨这么做的用意了。梅雨是搞营销出身的,怎么可能连最基本的朋友圈圈人都不会,这样做显然是故意的,联想到以前她也这么手动圈过别人,叶澜初估计这是她在彰显自己人脉广认识人多,毕竟只有在正文里点出某个名字,才能让大家都看到啊。
而她没跟梅雨说这个,更是因为,紧接在第一反应后冒出的那个第二反应,让她一下子没了心思。
这个第二反应就是,梅雨这么直接提到她,穆思君可能会看到吧……
其实就在和梅雨互加好友的那一刻,叶澜初就估计梅雨的联系人里还有穆思君,毕竟他们俩是同一个单位大院里长大的,跟哪个老同学没联系都不太可能跟彼此没联系,何况梅雨现在还是这么社交触须发达的主儿。
但穆思君应该是想不到梅雨的联系人里会有叶澜初,毕竟叶澜初和梅雨从前真是没什么说过话的印象。
穆思君会看到的念头让叶澜初心神不宁了好一会儿。
她努力集中精力工作了半小时,终於还是忍不住,再度点开朋友圈。
翻翻翻……刚才那条不见了!
她不确定地索性点进梅雨的主页,果然,那条朋友圈不见了,如果不是删了,就是更改了权限。
取而代之的,是梅雨的一条新朋友圈:“年纪大了,事一多脑子就容易短路,人近中年,心直口快是个坏的特质,谨记,为戒!”
这句话具体是什么意思,叶澜初不能说自己确定,但一个比较大的可能性,就是那条带有她名字的朋友圈果然被穆思君看到了,并且引发了他的不快吧。
抑或,不需要他本人看到,自有其他热心群众提醒梅雨:你跟叶澜初有联系啊?那还是别这么提比较好,让穆思君看到了,又要被勾起伤心事。
叶澜初不敢说自己绝对不是自作多情,但是当一个状况准确地落入自己的预估,你就很难不去相信自己的直觉与推测。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她早已经不再介怀穆思君,料想穆思君应该也不至於还对她耿耿於怀到什么地步,不过见面或联系?呵呵,那仍旧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
往前倒推十年,刚上大学的时候,叶澜初和穆思君之间的状态还是她不要跟他见面联系,而他还在苦心孤诣地要把她追回来。
所以比起那时,现在该算是终局性的胜利已然实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