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清楚明朝文人的尿性,但没想到竟然能歧视武将到这般地步。
王远连忙加重了脚步,快走两步进入了正堂内,然后冲众人拱了拱手歉意的说道。
“在下来迟,让诸君久等了,我自罚三杯。”
因为王远进入,而有些冷却的氛围,此时又火热了起来,一个个都叫着好。
“景行好酒量!”
“哈哈,景行,没必要这样,咱们刚来,你肯定是有些事情要处理,我们都不介意的。”
不介意你早说呀,我都喝完了,你再说有毛用。
“呵呵,要的要的,的确是我来迟了,怠慢诸位了。不过之前你们在聊些什么呢?听着好热闹啊。”
几人对视一眼,七嘴八舌的就开始诉说。
虽然说的比较杂乱,不过王远联系了一下先前听到的声音,也算是理顺了思路。
几人之前,聊到了几年前的那场庚戌之乱,各自争吵着是谁的错误,不过可能是有些忌讳,就聊到了宋朝。
结果也不出王远的预料,大部分人在谈论岳飞的时候,都说虽然有些可惜,但杀了也就杀了。
而少部分人则觉得,如果皇帝信任岳飞,却是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
表达过自己的看法,双方的人一同问了王远的看法。
这双方人中,以丁世美、林士章为首的传统文人,是赞同前者,认为虽然有些可惜,但杀了也就杀了。
以徐元春、丁程鑫为首的人,则是赞同后面的看法,如果皇帝信重,或可收复燕云十六州。
其实双方的看法,就已经很能说明王远的态度了。
和王远接触多的,可能是受到王远思想的影响,有些偏向于文武平衡,并没有太强烈的文贵武贱的看法。
不过听到这个问题,王远也是皱了皱眉头,这可真不好回答。
“从感性上我自然是支持后者,因为终其一生,也没见过岳飞大将军有过任何不忠之事,反而异常的忠心耿耿,而且能力不凡。
若是他们君臣携手共进,一定是可以创造一番功业。
但是,从理性上我还是支持前者的,这样我觉得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在我看来,将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托于某个将军的忠心,这就是最大的不稳定。
有多少王朝是因为这样,而覆灭的?又或是政权交替?
王莽、曹丕、司马炎、杨坚、李世民、还有包括……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说句不敬的,你们焉能知晓岳大将军的真实想法?
当时岳家军的战斗力,已经超过南宋所有军队,他若是有反心,想要打入京城轻而易举。
只不过宋朝廷,毕竟绵延了百年之久,这么长的时间,在宋朝没有失去人心之前,岳飞大将军便是打下了京师也是无用的。
自然会有其他地方的宗室扛起反旗,届时一呼百应,再强的军队也只能如同笼中鸟一般,慢慢被耗损殆尽。
但是就如同我之前说的一样,在岳大将军没有打下燕云十六州,那么他的名声也最多是将军而已。
但是一旦让他拿下燕云十六州,那么便已经获得半壁江山的人心,如果届时有了反心,恐怕又是一个黄袍加身。
而南宋杀了岳飞又能如何呢?还不是继续又绵延了三十年,况且亡宋的并不是金,而是蒙古。”
虽然王远的想法,和丁世美他们的不同,不过结果还是一致的,所以也都纷纷认可。
不过徐元春和丁程鑫,倒是有些不服气,便开始一个个的提出问题。
“那何必要杀呢?若是不信任留下便好,后面蒙古大举进攻的时候,也有一个能上战场的大将。”
“岳大将军定然不会如此,其母亲还在其背后,刻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
看这两人跟热血少年一般,王远也有一些无语。
你们学了我的思想,但没学到我的脑子呀!
不过王远看见丁士美他们,也露出了好奇神色,轻咳一声说起了自己的看法。
“关起来肯定是不行的,要么就杀了他,要么就信任他。绝对不能做这种模棱两可的事情。
你们想想,若是岳家军得知朝廷动了他们家元帅,会发生什么?只要有心人稍微挑拨一二,立马就会发生兵乱。
以当时宋朝的情况,又有谁能够阻挡呢?
而且届时宋朝也会失了人心,若是岳将军果真有反意,那么甚至都不需要黄袍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