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也就是起了打趣的意思,调侃两句而已,现在听到正事,也严肃了起来。
“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听管事所说,大概还有半个月就能雕刻好所有铜板,开始印刷。
运输到各地,大概还要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打算初步印刷三千套。至于正式卖书日期,定的是来年正月初一。”
王远父亲也是在印刷工坊做事,所以这个大概日期也是清楚的,而这次询问,也只是岔开话题而已。
不过都提到这里了,王远就顺着,说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师祖,你有考虑好,这些《状元笔记》该怎么售卖吗?”
徐阶听到这个,不由的皱起了眉头。“不是之前定好了吗?一套二十八两八钱,难道有什么变化?
价格的问题可是很严肃的,一日三变可要不得,定下是多少后面最好不要轻易改变。
也罢,如今还没有正式发售,你便说说改成多少价格?若是合适,便依你!”
王远一听徐阶这话,就明白徐阶误会了,于是连忙解释。
“师祖你别误会,我并不是想要改变价格,而是说销售方法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师祖不如听我说说。”
“也好,你便说说吧。”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价格还是二十八两八钱,这个是不变的,不过我们可以给其添加一些东西,进行捆绑销售。”
“捆绑销售?”
“没错,就是捆绑销售,比如再添一些其他东西,只增加少量的价钱,这样可以带起另一方的销量。”
徐阶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仔细思考了起来。
“类似于宋朝的【关扑】?”
王远听到这个也是一愣,这是什么名词他怎么没听过?难道捆绑销售在古代就有了专业名词?
“【关扑】?”
可能是看出王远眼中的疑惑,徐阶耐心地解释起来。
“【关扑】是宋朝比较流行的交易方式,上至琴棋书画诗酒花,下至柴米油盐酱醋茶,几乎所有商品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交易。
至于具体的交易内容,就和你刚刚说的差不多。
商家在卖一种商品的时候,要求买家同时购买另一件商品,否则就不出售买家需要的第一种商品。”
王远听后也不感到惊讶,这种其实就跟搭售差不多,他即便是这一世也是见过的,只不过没有专业的名词而已。
“这东西我还真没有听过,可能是我了解的历史比较少吧,不过也是差不多的内容。
我家里也开了个杂货,我在考取童生之前的三年,都和我三叔居住在杂货铺,所以也是有些了解。
很多百姓来我三叔那买米面油粮的时候,有时多出几文钱,就会顺便买上一些其他东西,这些东西我三叔都会半买半送。
所以这次我这本书售卖,我也是这样想的,二十八两八钱虽然听起来好听,不过剪起银子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不如直接变成三十两,至于多出的一两二钱,则可以送出一本书作为添头,比如师祖和老师的诗集。”
徐阶略有深意的看了王远一眼,就在王远有些忐忑的时候,徐阶直接就点头同意了。
“远儿,你这本《状元笔记》的含金量我是知道,以其新颖的方式,定然会引起极大的关注。
只要家境稍微好一些,应该都会买回去一趟,而如果只多一两银子,就能再获得师祖我的诗集,应该很多人都会乐意的。
师祖也算是占你便宜了,那也不能让你吃亏。这样吧,这份诗集有我一半位置就好,剩下的一半我会帮你联系其他人,也给他们几个位置。”
这个现象也很正常,虽然徐阶已经位高权重,但是青史留名依然是他的向往。
如今有机会将自己的诗词,传遍大明他自然是乐意的,这也算是一种青史留名了。
有人可能会询问,像徐阶这种高官,难道不是有很多人争相购买他的诗集吗?
还真不是这样,除了官员,买的还真没有多少。
这就好比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人家中都会有一两本《五三》,但有多少人家中有一本《毛思》呢?
不过若是将《五三》和《毛思》捆绑销售。买《五三》的时候,只需要加两三块钱,就能再送一本《毛思》,相信很多人会购买。
看见徐阶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并且还给了他一个大好处,王远点了点头,恭敬的说道。
“一切全凭师祖做主,徒孙并没有异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