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如山倒!
一片石大战的结果,随着刘宗敏中箭败退,闯军真实的展现了成语“兵败如山倒”的情况。^小·税?C!M!S_ *追^蕞/歆¢蟑′劫~
人挤人,人踩人,马踩人,兵器扔地上,跪地投降……
吴三桂的关宁军追杀都追杀不过来,收降都收不过来,只是一味的追击,朝着李自成的中军追杀而去。
完成了剃发易服的吴三桂亲自带兵追击,追得闯军狼奔冢突。
就算是抓十万头猪,三天三夜也抓不完。
但是,杀败十万大军根本不需要三天三夜,甚至一天时间都不需要。
猪没脑子,不知道生死。
但人是有脑子的,知道生死的,所以惜命,会自己乖乖的投降,等着别人收编。只要有命在,可以忍受万般屈辱。
士可杀不可辱!
这话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说说而已,真的能够践行这句话的人凤毛麟角。
“大哥,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在关宁军的后方,鞑子兵没有动,刚才的突击行动已经完成,他们重归了镇定。
多尔衮冷静的注视着关宁军对闯军的追杀,不动如山。
一旁的多铎也是不动如山,面色冷静,只是慢条斯理的询问着多尔衮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咸`鱼/看¨书-罔? ·首+发_
“自然是乘胜追击,进攻大明京师!”
对于多铎的询问,多尔衮没有任何迟疑,直接给出了入关的回答。
入关一事,在整个满清军事政权当中,绝大多数的满清军事贵族是持反对态度的,而且是强烈反对。
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不外乎一条,担心入关之后失败会导致满清覆灭!
满清的军事贵族聪明绝伦的没个,但也是个个聪明,能力杰出。
他们看得到蒙元的失败,看得到当年女真大金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这群人能不能夺取大明天下是没有信心的,一点也没有。
大明毕竟太大了!
大明的人口毕竟太多了!
他们满清军事政权,满打满算,加上整个八旗和治下的人口,也不过百万之众。
而大明呢?
人口数以千万计!
他们不知道大明有多少人,但至少是他们的数十倍。
以少统多,而且是统治数十倍的人口,这种事情怎么能够办到呢?
真正支持入关的,除了投降满清的汉族官员和将领之外,满清军事政权当中也就只有多尔衮了!
多尔衮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从后世历史来看,满清能够入关并且成功,多尔衮居功至伟。!零·点?墈¨书` -吾¢错+内¢容`
应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多尔衮,满清根本不可能入关!
而对于多尔衮来说,他之所以决定入关,有多重因素。
主要有三个。
一个是满清军事政权必须扩张,这是军事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不侵略,不从外部劫掠资源,满清军事政权就会自动崩溃,因为他们自身生产的资源不足以维持军事政权的存在。
第二,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再到此时入关,多尔衮经历了太多,对于自身以及大明的认知非常深刻,他已经看穿了大明的虚弱,更看清楚了大明这头大象的外强中干,看清楚了大明王公贵族、士绅读书人的秉性,掌权者不是尸位素餐就是夸夸其谈,绝大部分都是软骨头,没有战斗力的软骨头。
对于大明,满清在军事斗争方面是有必胜把握的,只要别浪。
第三,也是不为人知的一点,多尔衮还是想通过入关的军事行动,让自己在满清军事政权中的威望超过皇太极。
至于未来登基称帝,入关成功的话,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多尔衮现在还不是皇帝,只是摄政王。
爱新觉罗福临才是皇帝,一个小儿皇帝。
别看摄政王这个名号牛皮哄哄,比皇帝还屌一样,但其实距离皇帝的位置还差得远,中间还要加九锡、剑履上殿……等一套节奏呢。
满清军事政权还处于初创阶段,不会搞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东西,但多尔衮这个摄政王距离皇帝还有很远距离是不争的事实。
多尔衮是摄政王,隔壁还有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呢。
满清开始的历史当中,多尔衮、舒尔哈齐、多铎、豪格……等人的名头因为孝庄秘史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