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族来说,别说是防备一时,就是防备一世...那也是十分的短暂。
人族常有一句话,叫做儿孙自有儿孙福...其实就是做长辈的,真正能庇佑儿孙的时间并不长,后路如何还是要看他们自己如何去走。
所谓的“祖宗保佑”,其实很多也是心灵上的寄托...真正能显灵的“祖宗”,又有几个呢?即便是现在还活着的三皇五帝,都还在火云洞中被禁足。
往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强如大禹,即便是有夏启这样有一个优秀的儿子继承人王之位,可在夏启之后,夏朝不也是快速走向了衰弱?
现在纣王能做的事情,就是在提升殷商国力的同时,将殷郊培养成才。如果有机会的话,能够再培养出一个太孙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如今殷郊的年岁也不小了,且同邓禅玉已经定下了婚约,差不多也该到了成婚的时候。
不过眼下的重中之重,还是要放在龙族身上。群臣的担忧不无道理,更要定下一个防范之策...纣王不是独断之人,他之所以没有当场答应东海龙王,就是在这方面亦有顾虑,这才要集思广益,防患于未然。
如果是以往,闻太师就会建议双方立下天道誓言,在天道的见证之下结盟,这样违背誓言的一方,就会受到天道的反噬。
但以殷商现在的状况来说,天道是否会庇护殷商,还真说不清楚。
而人道誓言,对龙族来说又没有什么约束力。一时间,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仅仅只是两族口头上的约定,即便是签订了什么“书面”协议,其实这些东西也都没有什么约束力。
闻太师思索片刻之后,向纣王提出一个建议,“大王,不如去向三位圣皇问计,伏羲圣皇执掌先天八卦,或许会有合适的法子。”
遇事不决问祖宗。
纣王在这方面,可没有半点扭捏,他当即就出城前往三皇庙,焚香祭祀。
如果可以的话,纣王甚至想要将三圣皇的神位供奉在朝歌,这样一来联系起来就方便很多。
但或许正是天道对三圣皇的限制,除非是在三皇庙中...在别的地方祭祀,哪怕是轩辕庙,都无法与三圣皇沟通。
也就是三圣皇有这个限制了,似别的“神仙”别说是庙宇,就是简单一副画像,一个牌位,在受到祭拜的时候都会有所感应。
三皇其实还算是好的,毕竟还有一个三皇庙,能够让他们同下界联系,五帝才是真的惨...因为“不灵验”的缘故,他们在下界都没有庙宇留存。
可见人族“真实”起来,也不单单是针对那些“神仙”之辈,即便是自己祖宗也不例外。
那轩辕坟外的轩辕庙,刚建起来的时候,也有些人气香火...但也就是勉强维持了一两年的事情,因为没有丝毫灵验,逐渐就没有人去祭拜上香了。
对此,轩辕黄帝得知之后也很无奈。
纣王得知这个消息,还想过要不要让人代替轩辕黄帝显灵应验,但他后来认为这反而是对轩辕黄帝的不尊重,也就放弃了此事。
不过因为五帝也在火云洞中的缘故,纣王还是命人在三皇庙中建造了一间辅殿,名曰五帝殿,以此来供奉五帝。也算是他这个人族后辈,为上古人王们所尽的一些绵薄之力。
当火云洞中的三圣皇感应纣王祭拜的时候,也是颇为奇怪...这不年不节的,怎想起来三皇庙中来祭拜他们了?
不过三圣皇也都没有怠慢,能够让纣王亲自过来的,一定不是什么小事,否则让大祭司比干来同他们沟通也就行了。
“何事?”
殿中升起的香火之内,隐隐出现了伏羲圣皇的虚形。
纣王连忙向伏羲圣皇一拜,道一声:“后辈殷受,见过伏羲圣皇。”
因为时间有限,纣王也不墨迹,当即就将龙族想要与殷商结盟之事告知给了伏羲圣皇,以及殷商缺少对龙族约束手段的顾虑。
伏羲圣皇听闻此事之后,心中稍一思索,便向纣王说道:“此事不难,吾会亲自炼制一道契约卷轴,作为四海龙族与殷商签订盟约之契书,三日之后你遣人来火云洞取走即可。”
“多谢圣皇!”
“区区小事,举手可为。”伏羲圣皇一副风轻云淡之相,“倒是你...当真叫吾等刮目相看,每次相见,都有惊喜...人族在你手中崛起,指日可待。”
“不。”伏羲圣皇直接推翻了自己的话,“吾看人族已经崛起了!”
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