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到后来某个高校的援助操作,小苇当即找到周主任,请他将前一个月购买饭票量最少的列出来,取最后五十名,排除掉市里的半走读生,只剩二十多名。
周主任有点为难:“不影响他们自尊心,援助起来真不太好操作。而且,第一个月有学生从家里带了不少吃的,不能作为依据。”
小苇提议:“还有几天就到下个月。可以改变一下出售饭票的时间,比如每半个月统一购买一次,没特殊情况,中间不得购买。这样的话,就能了解到困难的学生。”
周主任赞同:“这样搞的话,困难不困难,起码能知道七不离八。我会向上级申报,尽量多要点补助,可又不能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发放呢?”
小苇想了想,给出建议:“可以让同学们第一天先登记购买数量,第二天把饭票放在小纸袋里,和补助的一起统一发放。这法子就是会浪费不少小纸袋。”
周主任笑道:“这个不是事儿,可以发动学生帮忙用废纸糊。但第二天发放这法子不可取,最好当场发放。比如,这边排队缴费,那边就可以排队领票。我们会设定一个最低标准,低于这个标准的,核对一下身份,当场补齐再发放。”
小苇说:“也不需要核对,纸袋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填,当场标好姓名,来自哪里,和要购买的数量。一看就知道。”
周主任超赞:“这样确实可以省去核查的麻烦,可绝不能让学生知道,以免让人钻空子。”